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基于双光子聚合技术的蛋白质基微结构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前言第8-10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0-32页
    2.1 蛋白质基生物材料第10-14页
        2.1.1 蛋白质生物大分子材料概述第10-11页
        2.1.2 牛血清白蛋白的特点第11-12页
        2.1.3 牛血清白蛋白的应用第12-14页
    2.2 双光子聚合技术第14-24页
        2.2.1 光聚合概述第14页
        2.2.2 双光子吸收第14-15页
        2.2.3 双光子吸收原理第15-16页
        2.2.4 双光子吸收的应用第16-17页
        2.2.5 双光子聚合微加工技术第17-24页
    2.3 双光子聚合技术加工蛋白质基微结构第24-30页
        2.3.1 蛋白质基微结构的飞秒激光加工技术第24-26页
        2.3.2 蛋白质基微结构形貌的研究进展第26-28页
        2.3.3 蛋白质基微结构智能响应的研究进展第28-30页
    2.4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30-32页
第3章 蛋白质基微结构加工参数的优化以及结构形貌的研究第32-48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实验第33-37页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3-34页
        3.2.2 蛋白质基水溶性光刻胶的制备第34页
        3.2.3 蛋白质基水溶性光刻胶的光聚合特性第34-35页
        3.2.4 基于双光子聚合技术的蛋白质基微结构的制备与表征第35-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7页
        3.3.1 孟加拉玫瑰红的紫外吸收第37-38页
        3.3.2 蛋白质基光刻胶的光聚合特性第38-40页
        3.3.3 激光功率和光刻胶溶液对蛋白质线的影响第40-43页
        3.3.4 三维蛋白质基微结构激光加工参数的优化第43-44页
        3.3.5 不同蛋白质浓度三维微结构的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第44-45页
        3.3.6 不同蛋白质浓度罗马浮雕微结构的形貌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蛋白质基微结构的pH响应性能和微阵列的生物相容性第48-72页
    4.1 引言第48-49页
    4.2实验第49-53页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9-50页
        4.2.2 蛋白质基微结构的pH响应基本性能研究第50-51页
        4.2.3 蛋白质基微结构的可逆溶胀性能第51页
        4.2.4 蛋白质基微器件第51-52页
        4.2.5 蛋白质基微结构阵列的制备第52-53页
        4.2.6 蛋白质基微结构阵列的生物相容性第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69页
        4.3.1 用于基础pH响应研究的蛋白质基微结构的设计与制备第53-54页
        4.3.2 蛋白质基微结构的溶胀性能第54-56页
        4.3.3 蛋白质基微结构光化学交联机理第56-58页
        4.3.4 层间距对蛋白质基微结构溶胀性能的影响第58页
        4.3.5 长方体蛋白质基微结构的pH可逆循环溶胀第58-60页
        4.3.6 熊猫脸型蛋白质基微浮雕的设计与pH可逆循环溶胀第60-62页
        4.3.7 网格筛型蛋白质基微器件第62-64页
        4.3.8 阀门型蛋白质基微器件第64-65页
        4.3.9 蛋白质基微结构阵列的制备第65-66页
        4.3.10 蛋白质基微结构阵列的生物相容性第66-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2页
第5章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稳定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合成及其复合物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CO甲烷化双助剂修饰的Ni/S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