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处分视野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分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3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论文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分标准——财产处分 | 第13-17页 |
第一节 盗窃罪与诈骗罪属于互相排斥的不法类型 | 第13-15页 |
一、盗窃罪与诈骗罪的设立目的及行为模式 | 第13-14页 |
二、盗窃罪与诈骗罪不存在竞合现象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财产处分是界分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键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从处分权限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分 | 第17-25页 |
第一节 两者间的诈骗中处分权限的认定 | 第17-22页 |
一、受骗人非财产所有人的情形 | 第17-18页 |
二、刑法意义上占有的认定 | 第18-22页 |
第二节 三角诈骗中处分权限的认定 | 第22-25页 |
一、国内外学术现状 | 第22-23页 |
二、本文的观点:授权说+审核义务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从处分行为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分 | 第25-31页 |
第一节 处分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25页 |
第二节 陷入错误认识与处分行为的因果性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处分行为应与财产损害有直接因果关系 | 第27-31页 |
一、直接性的认定 | 第27-28页 |
二、财产损害的认定 | 第28-31页 |
第四章 从处分意识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分 | 第31-36页 |
第一节 处分意识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处分意识的内容 | 第32-36页 |
一、处分意识的严格说与缓和说之争 | 第32页 |
二、处分意识的认识程度 | 第32-36页 |
第五章 财产性利益为对象的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分 | 第36-42页 |
第一节 财产性利益的内涵 | 第36-37页 |
第二节 财产性利益可作为盗窃罪的对象 | 第37-40页 |
第三节 相关案例解读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