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转GmDREB3基因小麦田间抗旱性及生理机制的分析

摘要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 DREB转录因子简介第10-11页
    2 DREB转录因子研究进展第11-12页
        2.1 DREB转录因子的作用方式第11-12页
        2.2 大豆GmDREB类转录因子转化小麦的研究第12页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2-15页
        3.1 转GmDREB3基因小麦T5代株系分子鉴定第13页
        3.2 转GmDREB3基因小麦T5代株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表现第13-14页
        3.3 转GmDREB3基因小麦T5代株系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第14页
        3.4 GmDREB3蛋白稳定性试验第14-15页
    4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转GmDREB3小麦T5代株系的分子鉴定第16-30页
    1 材料第16页
        1.1 试验材料及取样第16页
        1.2 主要试剂第16页
        1.3 主要仪器第16页
    2 试验方法第16-23页
        2.1 小麦DNA提取及PCR鉴定第16-18页
        2.2 小麦RNA提取、RNA反转录及RT-PCR第18页
        2.3 Southern Blot分析转基因小麦拷贝数第18-21页
            2.3.1 大提小麦叶片基因组及纯化第18-19页
            2.3.2 小麦基因组酶切及酶切产物纯化第19页
            2.3.3 探针的标记与纯化第19-20页
            2.3.4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转膜第20页
            2.3.5 杂交第20页
            2.3.6 洗膜与显色第20-21页
        2.4 小麦各组织蛋白提取及ELISA测定第21-23页
            2.4.1 GmDREB3基因大肠杆菌转化、单克隆挑选、摇菌及菌液PCR检测第21-22页
            2.4.2 GmDREB3基因原核诱导表达蛋白第22页
            2.4.3 原核诱导蛋白纯化第22页
            2.4.4 蛋白凝胶的制备及SDS-PAGE凝胶电泳第22页
            2.4.5 绘制标准曲线第22-23页
            2.4.6 植物蛋白提取与定量分析第23页
    3 结果分析第23-27页
        3.1 转GmDREB3基因小麦PCR检测第23-24页
        3.2 转基因16SY鉴318株系的RT-PCR分析第24-25页
        3.3 转基因16SY鉴318株系的Southern Blot分析第25-26页
        3.4 转基因16SY鉴318株系各组织目标蛋白表达量的ELISA测定结果第26-27页
    4 讨论第27-29页
        4.1 转基因小麦的PCR检测第27-28页
        4.2 转基因小麦的Southern Blot第28页
        4.3 驱动转基因表达的启动子特征分析第28-29页
    5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转GmDREB3小麦田间抗旱性及农艺性状分析第30-36页
    1 材料第30页
        1.1 试验材料第30页
        1.2 主要仪器第30页
    2 试验方法第30-31页
        2.1 转基因株系及受体株系亩产测定第30页
        2.2 转基因株系及受体株系株高第30页
        2.3 转基因株系及受体株系亩穗数第30页
        2.4 转基因株系及受体株系穗粒数第30页
        2.5 转基因株系及受体株系穗粒重第30-31页
        2.6 转基因株系及受体株系千粒重第31页
        2.7 数据分析第31页
    3 结果分析第31-34页
        3.1 转GmDREB3基因各株系的产量表现第31-32页
        3.2 转GmDREB3基因各株系农艺性状分析第32-34页
    4 讨论第34-35页
        4.1 小麦产量、抗旱指数与抗旱性的关系第34页
        4.2 转GmDREB3基因各株系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第34-35页
    5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转GmDREB3小麦灌浆期生理性状测定与分析第36-42页
    1 材料第36页
        1.1 试验材料第36页
        1.2 主要仪器第36页
    2 试验方法第36-37页
        2.1 转基因株系及受体株系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测定第36页
        2.2 转基因株系及受体株系灌浆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v/Fm测定第36页
        2.3 转基因株系及受体株系灌浆期气冠温差测定第36页
        2.4 数据分析第36-37页
    3 结果分析第37-40页
        3.1 转GmDREB3基因小麦株系和对照株系灌浆期表型第37-38页
        3.2 转GmDREB3基因小麦叶绿素含量分析第38页
        3.3 转GmDREB3基因小麦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v/Fm分析第38-39页
        3.4 转GmDREB3基因小麦气冠温差分析第39-40页
    4 讨论第40-41页
        4.1 GmDREB3基因对转基因作物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抗逆性的影响第40页
        4.2 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气冠温差反映植物的抗旱能力第40-41页
    5 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GmDREB3蛋白稳定性分析第42-51页
    1 材料第42页
        1.1 供试材料第42页
        1.2 主要试剂第42页
        1.3 主要仪器第42页
    2 试验方法第42-45页
        2.1 GmDREB3基因大肠杆菌转化、单克隆挑选、摇菌及菌液PCR检测第42页
        2.2 GmDREB3基因原核诱导表达蛋白第42-43页
        2.3 蛋白纯化第43页
        2.4 蛋白凝胶的制备及SDS-PAGE凝胶电泳第43页
        2.5 模拟胃液消化GmDREB3蛋白稳定性试验第43页
        2.6 模拟肠液消化GmDREB3蛋白稳定性试验第43-44页
        2.7 GmDREB3蛋白热稳定性试验第44页
        2.8 热处理蛋白Western Blot第44-45页
        2.9 热处理蛋白ELISA测定第45页
    3 结果分析第45-49页
        3.1 GmDREB3基因单克隆菌落和菌液PCR检测第45页
        3.2 原核诱导表达蛋白及纯化蛋白分析第45-46页
        3.3 GmDREB3蛋白模拟胃液消化稳定性分析第46-47页
        3.4 GmDREB3蛋白模拟肠液消化稳定性分析第47页
        3.5 GmDREB3蛋白热处理稳定性分析第47-49页
    4 讨论第49-50页
        4.1 GmDREB3基因原核表达蛋白条件与表达量第49页
        4.2 GmDREB3蛋白稳定性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相关性第49-50页
    5 小结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ABSTRACT第56-58页
附录1 大豆GmDREB3基因序列(共597 bp)第60-61页
附录2 大豆GmDREB3基因氨基酸序列(共198个氨基酸)第61-62页
附录3 玉米Ubiquitin promoter基因序列(共1986 bp)第62-64页
附录4 NOS终止子序列(共253 bp)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脱镁叶绿素酶基因(TaPPH)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下一篇:不同肥料配比对黄芪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