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创新 | 第15-16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6页 |
本章注释 | 第16-17页 |
2 国库现金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1 国库现金管理概述 | 第17-19页 |
2.1.1 国库现金管理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基层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 | 第17-18页 |
2.1.3 国库现金管理的作用 | 第18-19页 |
2.2 国库现金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 第19-20页 |
2.2.2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0页 |
2.2.3 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 | 第20页 |
2.2.4 政策调控价值理论 | 第20-21页 |
本章注释 | 第21-22页 |
3 国内国库现金管理现状 | 第22-36页 |
3.1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的现状 | 第22-24页 |
3.2 省级国库现金管理情况 | 第24页 |
3.3 基层国库现金管理的现状—以D市X区为例 | 第24-33页 |
3.3.1 D市X区财政情况概述 | 第24-26页 |
3.3.2 国库现金流入分析 | 第26-30页 |
3.3.3 国库现金流出分析 | 第30-33页 |
3.4 纵向比较中央—省—市国库现金管理的现状 | 第33-34页 |
3.5 基层国库现金管理可行性分析 | 第34-35页 |
3.5.1 基层财政收入连年增长 | 第34页 |
3.5.2 国库单一账户实现了资金的集中 | 第34页 |
3.5.3 货币市场的完善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多种方向 | 第34-35页 |
3.5.4 支付手段与科技技术的结合促进了资金的流动 | 第35页 |
本章注释 | 第35-36页 |
4 国库现金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 第36-41页 |
4.1 国库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4.1.1 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 第36页 |
4.1.2 防范风险的手段不够健全 | 第36-37页 |
4.1.3 利率招标方式和方向单一操作过程冗长 | 第37-38页 |
4.1.4 缺乏可靠的现金流预测和短缺回补机制 | 第38-39页 |
4.2 国库现金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4.2.1 政策法规不完善 | 第39页 |
4.2.2 防范风险手段不完善 | 第39页 |
4.2.3 难以建立多元化招标方式 | 第39-40页 |
4.2.4 现金流预测体系和短缺回补机制不健全 | 第40页 |
本章注释 | 第40-41页 |
5 国外国库现金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第41-48页 |
5.1 国外国库现金管理的经验总结 | 第41-44页 |
5.1.1 美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经验剖析 | 第41-42页 |
5.1.2 英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经验剖析 | 第42-43页 |
5.1.3 德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经验剖析 | 第43-44页 |
5.2 我国与其他国家国库现金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5.2.1 政策法规完善,防范风险手段健全 | 第44-45页 |
5.2.2 单一账户体系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基础 | 第45页 |
5.2.3 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预测体系和短缺回补机制 | 第45页 |
5.3 国外国库现金管理带来的启示 | 第45-47页 |
5.3.1 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注重防范风险 | 第45-46页 |
5.3.2 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 第46页 |
5.3.3 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预测体系 | 第46页 |
5.3.4 完善与相关机构的协作制度 | 第46-47页 |
本章注释 | 第47-48页 |
6 强化基层国库现金管理的建议 | 第48-56页 |
6.1 政策建设层面 | 第48-49页 |
6.1.1 加强地方自主性政策建设 | 第48页 |
6.1.2 完善相关办法 | 第48-49页 |
6.2 建立监管机制防范风险 | 第49-50页 |
6.2.1 国库现金管理应始终以安全性为前提 | 第49页 |
6.2.2 推动宏观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融合 | 第49-50页 |
6.3 建立快速高效多方向的招标途径 | 第50-51页 |
6.3.1 丰富质押品的数量和种类 | 第50页 |
6.3.2 缩短招标流程 | 第50-51页 |
6.4 科学预测现金流建立短缺回补机制 | 第51-55页 |
6.4.1 建立科学预测现金流体系 | 第51-55页 |
6.4.2 建立高效的短缺回补机制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7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