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染料废水概述 | 第12页 |
1.2 直接染料概述 | 第12-13页 |
1.2.1 直接染料的结构和特点 | 第12页 |
1.2.2 直接染料的分类和应用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3-16页 |
1.3.1 好氧条件下对染料的脱色和降解 | 第14页 |
1.3.2 厌氧条件下对染料的脱色和降解 | 第14-15页 |
1.3.3 厌氧/好氧条件下对染料的脱色和降解 | 第15页 |
1.3.4 对染料脱色和降解的优势微生物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7-20页 |
2.1.1 污泥的来源 | 第17页 |
2.1.2 实验研究对象 | 第17-19页 |
2.1.3 实验药品与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1.4 实验装置 | 第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2.2.1 污泥的驯化 | 第20-21页 |
2.2.2 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直接染料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 | 第23-33页 |
3.1 实验进水 | 第23页 |
3.2 不同曝气条件对各直接染料生物降解的影响 | 第23-26页 |
3.3 初始染料浓度对各直接染料生物降解的影响 | 第26-29页 |
3.4 外加碳源对各直接染料生物降解的影响 | 第29-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五种直接染料生物降解的动力学分析 | 第33-41页 |
4.1 直接黄27染料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分析 | 第33-35页 |
4.2 直接红28染料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分析 | 第35-36页 |
4.3 直接黑BN染料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分析 | 第36-37页 |
4.4 直接黄12染料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分析 | 第37-38页 |
4.5 直接蓝151染料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分析 | 第38-3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五种直接染料生物降解途经与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 第41-58页 |
5.1 直接黄27染料的生物降解途径分析 | 第41-43页 |
5.1.1 直接黄27染料的生物降解UV-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41-42页 |
5.1.2 直接黄27染料生物降解中间产物分析 | 第42-43页 |
5.2 直接红28染料的生物降解途径分析 | 第43-46页 |
5.2.1 直接红28染料的生物降解UV-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5.2.2 直接红28染料生物降解中间产物分析 | 第44-46页 |
5.3 直接黑BN染料的生物降解途径分析 | 第46-48页 |
5.3.1 直接黑BN染料的生物降解UV-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46页 |
5.3.2 直接黑BN染料生物降解中间产物分析 | 第46-48页 |
5.4 直接黄12染料的生物降解途径分析 | 第48-51页 |
5.4.1 直接黄12染料的生物降解UV-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5.4.2 直接黄12染料生物降解中间产物分析 | 第49-51页 |
5.5 直接蓝151染料的生物降解途径分析 | 第51-53页 |
5.5.1 直接蓝151染料的生物降解UV-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51页 |
5.5.2 直接蓝151染料生物降解中间产物分析 | 第51-53页 |
5.6 微生物群落的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6.1 结论 | 第58-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