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次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中药质量标准方法学研究 | 第12-15页 |
·中药材质量的经验鉴别方法 | 第12-13页 |
·中药材质量仪器测定方法 | 第13-14页 |
·中药材质量判别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 第14-15页 |
·五味子研究概述 | 第15-23页 |
·五味子化学成分研究 | 第16-17页 |
·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 | 第17-19页 |
·五味子毒性研究 | 第19-20页 |
·五味子质量判断方法研究 | 第20-23页 |
·立项依据 | 第23-25页 |
3 北五味子样品质量优劣的人工经验判别研究 | 第25-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4 北五味子水浸率与质量经验判别相关性研究 | 第33-3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3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测定方法选择 | 第33-34页 |
·各样品的水浸率测定方法 | 第34页 |
·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5 北五味子醇浸率与质量经验判别相关性研究 | 第37-4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测定方法选择 | 第37-38页 |
·各样品的醇浸率测定方法 | 第38页 |
·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1页 |
6 北五味子总木脂素与质量经验判别相关性研究 | 第41-49页 |
·北五味子中总木脂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1-4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1-42页 |
·试验方法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页 |
·北五味子样品总木脂素含量的测定 | 第45-4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5-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6页 |
·结果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7 北五味子甲素和乙素含量与质量经验判别相关性研究 | 第49-59页 |
·北五味子甲素和乙素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9-5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9-50页 |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 | 第51-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北五味子样品五味子甲素和乙素含量测定 | 第56-5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6页 |
·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8 近红外光谱判别北五味子质量的研究 | 第59-65页 |
·样品近红外光谱的采集 #5I | 第59-60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页 |
·实验结果 | 第59-60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与北五味子人工经验质量判别建立相关模型 | 第60-61页 |
·建立校正模型 | 第60页 |
·校正模型的准确性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与北五味子乙素含量建立相关模型 | 第61-63页 |
·建立校正模型 | 第61-62页 |
·以预测集样本检验数学模型 | 第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北五味子水浸率建立相关模型 | 第63-64页 |
·建立校正模型 | 第63页 |
·以预测集样本检验数学模型 | 第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9 总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