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肝脏与脂肪肝 | 第12-15页 |
·肝脏的代谢功能 | 第12页 |
·脂肪肝及形成机理 | 第12-14页 |
·酒精肝的形成机理 | 第14-15页 |
·酒精肝动物模型 | 第15-16页 |
·酒精肝的肝灌流模型 | 第16-17页 |
·酒精肝体外模型 | 第17-18页 |
·抗酒精肝药物 | 第18-20页 |
·非诺贝特 | 第19-20页 |
·水飞蓟素 | 第20页 |
·体内浓度的在线检测 | 第20-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大鼠肝细胞分离 | 第23页 |
·乙醇浓度测定 | 第23-24页 |
·乙醇对肝细胞的作用及保护剂的使用 | 第24页 |
·细胞活率测定 | 第24页 |
·活性氧自由基(ROS)测定 | 第24页 |
·丙二醛(MDA)测定 | 第24-25页 |
·谷胱甘肽(GSH)检测 | 第25页 |
·酶标仪读数 | 第25页 |
·液相色谱分析 | 第25页 |
·甘油三脂检测 | 第25页 |
·尼罗红检测脂质积累 | 第25页 |
·脂肪颗粒油红O染液 | 第25-26页 |
·白蛋白与血液对乙醇的结合 | 第26页 |
·电极的使用 | 第26页 |
·离体肝灌流及肝内乙醇浓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生物统计与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第3章 体外酒精肝模型的构建 | 第28-36页 |
·前言 | 第28页 |
·乙醇的挥发 | 第28-30页 |
·细胞培养模型与培养基的选择 | 第30-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酒精肝模型的评价 | 第36-41页 |
·前言 | 第36页 |
·乙醇对脂质积累的影响 | 第36-37页 |
·乙醇的毒性反应 | 第37-40页 |
·ROS的变化 | 第37-38页 |
·MDA的变化 | 第38-39页 |
·GSH的变化 | 第39页 |
·线粒体膜电势的下降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乙醇浓度的体内外关联 | 第41-46页 |
·前言 | 第41-42页 |
·乙醇与蛋白/血液的结合情况 | 第42页 |
·针形电极的使用 | 第42-45页 |
·针形电极检测体外乙醇浓度 | 第43-44页 |
·针形电极检测离体肝灌流的乙醇浓度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利用模型进行保肝药物筛选 | 第46-51页 |
·前言 | 第46页 |
·非诺贝特的保肝作用 | 第46-47页 |
·水飞蓟宾的保肝作用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51页 |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