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多车道高速公路速度限制值确定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大型货车运行影响第11-12页
        1.2.2 高速公路车道限制第12-14页
        1.2.3 高速公路速度限制第14-16页
        1.2.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技术路线第18页
    1.5 本章小结第18-20页
第二章 多车道高速公路交通特性分析第20-34页
    2.1 车型分类第20-22页
    2.2 交通量特性第22-24页
        2.2.1 交通量分布第22-23页
        2.2.2 车型分布第23-24页
    2.3 速度特性第24-27页
    2.4 车头时距特性第27-29页
    2.5 事故特性第29-32页
        2.5.1 事故形态第29-30页
        2.5.2 事故严重程度第30页
        2.5.3 事故空间分布第30-31页
        2.5.4 事故成因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多车道高速公路限速方式及速度限制值确定框架第34-46页
    3.1 相关速度概念及相互关系第34-35页
        3.1.1 相关速度概念第34页
        3.1.2 不同速度间的相互关系第34-35页
    3.2 车速对运行安全的影响第35-36页
    3.3 多车道高速公路限速方式第36-39页
        3.3.1 不同限速方式的特点第36-38页
        3.3.2 不同运行条件下限速方式建议第38-39页
    3.4 多车道高速公路速度限制值确定框架第39-41页
        3.4.1 速度限制值设置目的第39页
        3.4.2 速度限制值设定的影响因素第39-40页
        3.4.3 速度限制值确定框架第40-41页
    3.5 基于工程技术的主线最高速度限制值确定第41-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多车道高速公路交通流仿真模型构建第46-56页
    4.1 模型假设及基本设置第46-47页
        4.1.1 模型假设第46页
        4.1.2 模型基本设置第46-47页
    4.2 模型运行规则第47-51页
        4.2.1 边界条件第47页
        4.2.2 演化规则第47-49页
        4.2.3换道规则第49-51页
    4.3 评价指标选取第51-53页
    4.4 参数标定第53-54页
    4.5 模型有效性验证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多车道高速公路车道功能划分方案适应性研究第56-70页
    5.1 车道功能划分目的与原则第56-57页
        5.1.1 车道划分的目的第56页
        5.1.2 车道划分的原则第56-57页
    5.2 车道功能划分策略的特点第57-59页
    5.3 不同车道功能划分方案适应性分析第59-69页
        5.3.1 方案设计第59页
        5.3.2 效率指标第59-64页
        5.3.3 安全性指标第64-68页
        5.3.4 不同车道划分方案适用条件第68-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安全与效率协同最优的分车道速度限制值确定第70-86页
    6.1 速度限制值的确定方法第70-72页
        6.1.1 速度限制值确定思路第70页
        6.1.2 指标的选取及计算第70-71页
        6.1.3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71-72页
        6.1.4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第72页
    6.2 六车道高速公路分车道限速值第72-78页
        6.2.1 低交通量第73-75页
        6.2.2 中交通量第75-76页
        6.2.3 高交通量第76页
        6.2.4 推荐方案小结第76-78页
    6.3 八车道高速公路分车道限速值第78-83页
        6.3.1 低交通量第78-80页
        6.3.2 中交通量第80-81页
        6.3.3 高交通量第81-82页
        6.3.4 推荐方案小结第82-83页
    6.4 相关管理建议第83-84页
    6.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6-90页
    7.1 主要研究成果第86-87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87页
    7.3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87-90页
致谢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作者简介、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景园环境的桥梁选型与设计研究
下一篇:面向路面平整性能的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信号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