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1-17页 |
第一章 《明儒学案》的结撰背景 | 第17-26页 |
一、“异族入主”的朝代鼎革 | 第17-19页 |
二、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 | 第19-20页 |
三、宋明理学“内在理路”的学风转变 | 第20-23页 |
四、明末清初的学术变迁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明儒学案》的体系与结构分析 | 第26-49页 |
一、学案体的沿革及其特征 | 第26-35页 |
(一) “学”、“案”二字释义 | 第26-29页 |
(二) “学案”的涵义及学术界对“学案”的概念界定 | 第29-30页 |
(三) 早期“学案”著作及其特征 | 第30-35页 |
二、《明儒学案》的编纂结构 | 第35-40页 |
(一) 宏观结构 | 第35-37页 |
(二) 中观结构 | 第37-39页 |
(三) 微观结构 | 第39-40页 |
三、《明儒学案》与早期几种相似文体著作之比较 | 第40-49页 |
(一) 《明儒学案》与《伊洛渊源录》 | 第40-42页 |
(二) 《明儒学案》与《圣学宗传》、《理学宗传》 | 第42-49页 |
第三章 《明儒学案》的选案标准与其建构意识 | 第49-63页 |
一、一切总归儒林—立儒者之学说 | 第49-51页 |
二、排斥释、老二教—辟异端之说 | 第51-56页 |
三、“道统”意象的体现—以“明道”为著述关怀 | 第56-63页 |
第四章 从“个案”看黄宗羲对“道统”的重构 | 第63-67页 |
一、从《师说》看《明儒学案》的著述意图 | 第63页 |
二、从黄宗羲的人设安排看《明儒学案》的撰述动机 | 第63-67页 |
第五章 《明儒学案》对后世之影响 | 第67-70页 |
一、积极影响 | 第67-69页 |
(一) 倡“万殊”,排“独尊”的学术民主 | 第67页 |
(二) 学有宗旨,纂要勾玄的学术风气 | 第67-68页 |
(三) 梳理学脉,承传道统的学术关怀 | 第68-69页 |
二、局限之处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