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石墨相碳氮化合物g-C_3N_4 | 第11-13页 |
1.1.1 碳氮化合物的简介 | 第11-12页 |
1.1.2 g-C_3N_4的性质 | 第12-13页 |
1.2 g-C_3N_4的制备方法 | 第13-17页 |
1.2.1 体相g-C_3N_4的制备 | 第13-15页 |
1.2.2 高比表面积的g-C_3N_4的制备 | 第15页 |
1.2.3 g-C_3N_4的改性 | 第15-17页 |
1.3 g-C_3N_4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1.4 立题依据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3 主要表征方法 | 第23-25页 |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3页 |
2.3.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 第23页 |
2.3.3 程序升温脱附(CO_2/NH_3-TPD) | 第23页 |
2.3.4 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BET) | 第23页 |
2.3.5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 第23页 |
2.3.6 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 | 第23-24页 |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4页 |
2.3.8 同步热分析(TGA) | 第24页 |
2.3.9 核磁共振谱(NMR) | 第24-25页 |
第3章 B掺杂g-C_3N_4催化CO_2与氧化苯乙烯的环加成反应 | 第25-40页 |
3.1 前言 | 第25-26页 |
3.2 B掺杂g-C_3N_4系列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页 |
3.2.1 B-g-C_3N_4和g-C_3N_4的制备 | 第26页 |
3.2.2 SBA-15 的制备 | 第26页 |
3.2.3 B-g-C_3N_4/SBA-15 的制备 | 第26页 |
3.3 催化剂的表征和催化性能测试 | 第26-28页 |
3.4 结果和讨论 | 第28-39页 |
3.4.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8-36页 |
3.4.2 催化结果的讨论 | 第36-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介孔碳氮化合物吸附去除亚甲基蓝的研究 | 第40-49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4.2.1 介孔碳氮化合物(meso-g-C_3N_4)材料的制备 | 第40-41页 |
4.2.2 介孔碳氮化合物(meso-g-C_3N_4)材料的表征和吸附性能的测试 | 第41-4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4.3.1 物相分析 | 第42-43页 |
4.3.2 孔结构和形貌 | 第43-44页 |
4.3.3 表面性能 | 第44-45页 |
4.4 吸附性能 | 第45-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碳氮化合物在傅克酰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49-61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5.2.1 x%-M-g-C_3N_4的制备 | 第49-50页 |
5.2.2 g-C_3N_4/SBA-15-x的制备 | 第50页 |
5.2.3 催化剂的表征以及催化性能测试 | 第50-5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5.3.1 K-g-C_3N_4的XRD和IR表征 | 第51-52页 |
5.3.2 Zn-g-C_3N_4的XRD和IR表征 | 第52-54页 |
5.3.3 Fe-g-C_3N_4的XRD和FTIR图谱 | 第54-55页 |
5.3.4 g-C_3N_4/SBA-15的XRD和FTIR表征 | 第55-57页 |
5.3.5 样品的CO_2-TPD表征 | 第57-58页 |
5.3.6 催化剂对于苯和己酰氯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全文总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附录2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