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飞行控制系统与导航论文--飞行控制论文

飞翼无人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分析及自动着陆控制律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无人作战飞机简介第14-15页
     ·无人作战飞机的优势第14-15页
   ·飞翼布局无人作战飞机第15-18页
     ·国外飞翼布局无人作战飞机主要型号第15-16页
     ·飞翼布局无人作战飞机的优点第16-17页
     ·飞翼布局无人作战飞机的不足第17-18页
   ·飞翼布局无人机自动着陆控制的重要性第18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8-20页
第二章 飞翼无人机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0-32页
   ·非线性模型的基本假设第20页
   ·坐标系第20-21页
   ·飞行器的模型第21-22页
   ·算例飞翼无人机的构型第22-23页
   ·气动数据的获取第23-25页
   ·利用DATCOM 计算气动系数和导数第25-27页
     ·DATCOM 输入文件的构成第25-26页
     ·DATCOM 输出文件的分析第26-27页
   ·飞翼无人机非线性模型的建立与线性模型的提取第27-31页
     ·飞机的气动力和力矩第27-28页
     ·MATLAB 中线性模型的提取方法第28-30页
     ·选择典型工作状态作为平衡点第30页
     ·用trim 语句配平衡状态第30-31页
     ·飞翼无人机典型状态下的线性模型第31页
   ·本章总结第31-32页
第三章 飞翼无人机操稳特性分析第32-52页
   ·算例飞翼无人机的基本性能第32-33页
     ·翼型的影响第32-33页
     ·算例飞翼无人机的重要参数第33页
   ·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概述第33-34页
   ·静稳定性与静操纵性与气动导数的关系第34-36页
   ·飞翼无人机纵向稳定性分析第36-42页
     ·升力阻力特性第36-37页
     ·俯仰特性/纵向静稳定性第37-39页
     ·主要纵向气动导数的分析第39-40页
     ·纵向动态性能分析第40-42页
   ·飞翼无人机横侧向稳定性分析第42-46页
     ·横向静稳定性第42-43页
     ·航向静稳定性第43页
     ·主要横侧向气动导数的分析第43-44页
     ·横侧向动态性能分析第44-46页
   ·飞翼无人机操纵性分析第46-51页
     ·舵面分配第46-48页
     ·纵向操纵性第48页
     ·横向操纵性第48-49页
     ·航向操纵性第49-50页
     ·反偏航问题第50-51页
   ·本章总结第51-52页
第四章 H_2/ H_∞增稳控制系统设计第52-66页
   ·H_2/ H_∞控制方法介绍第52-54页
     ·标准H_∞控制问题第52-53页
     ·标准H_2 控制第53页
     ·标准H_2/ H_∞控制第53-54页
   ·线性矩阵不等式在飞行控制律设计中的应用第54-55页
   ·Schur 正交引理第55页
   ·将H_2/ H_∞控制问题化为LMI 问题第55-58页
   ·飞翼无人机横侧向增稳控制第58-62页
     ·外界干扰的加权函数第58-59页
     ·H_∞控制的被调输出第59页
     ·H_2 控制的被调输出第59页
     ·横侧向增稳控制律第59-60页
     ·仿真分析第60-62页
   ·飞翼无人机纵向增稳控制第62-64页
     ·仿真分析第62-64页
   ·本章总结第64-66页
第五章 自动着陆控制律设计第66-88页
   ·飞翼无人机自动着陆方案设计第66-70页
     ·自动着陆等级的划分第66-67页
     ·自动着陆过程第67-68页
     ·飞机着陆轨迹设计第68-69页
     ·着陆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第69页
     ·自动着陆控制律总体结构第69-70页
   ·纵向着陆系统设计第70-82页
     ·纵向姿态控制回路设计第70-74页
     ·动力补偿器设计第74-78页
     ·高度控制回路设计第78-82页
   ·横侧向着陆系统设计第82-86页
     ·方向舵通道控制律设计第82-85页
     ·副翼舵通道控制律设计第85页
     ·横侧向控制律仿真验证第85-86页
   ·本章总结第86-8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致谢第93-9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飞机加筋壁板结构压电主/被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机载捷联子惯导系统动基座对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