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渤海异帽藻与共存微藻的种间竞争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1 赤潮第10-12页
        1.1.1 定义及形成原因第10页
        1.1.2 有害赤潮的危害第10-11页
        1.1.3 赤潮的治理第11-12页
    1.2 赤潮与种间竞争第12-15页
        1.2.1 赤潮藻种演替及原因第13-14页
        1.2.2 海洋浮游植物的种间竞争方式第14-15页
    1.3 浮游植物的化感作用第15-18页
        1.3.1 浮游植物之间的化感现象第16-17页
        1.3.2 浮游植物种间竞争及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渤海异帽藻第18-20页
        1.4.1 异帽藻赤潮及危害第18-19页
        1.4.2 渤海异帽藻生理特性第19-20页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3页
2 海水中蛋白核小球藻的分离、纯化第23-28页
    2.1 材料来源第23页
    2.2 藻种培养第23-24页
        2.2.1 营养元素溶液第23页
        2.2.2 微量元素溶液第23-24页
        2.2.3 维生素溶液第24页
    2.3 蛋白核小球藻的分离、纯化第24-27页
    2.4 蛋白核小球藻质量与浓度的研究第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渤海异帽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种间关系研究第28-42页
    3.1 实验材料与藻类培养条件第28-30页
        3.1.1 实验藻种与培养条件第28页
        3.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8页
        3.1.3 主要试剂与药品第28-30页
    3.2 实验方法第30-31页
        3.2.1 渤海异帽藻和中肋骨条藻的混合培养实验第30页
        3.2.2 渤海异帽藻和中肋骨条藻的化感作用实验第30页
        3.2.3 测试方法及计算方法第30页
        3.2.4 数据处理方法第30-31页
    3.3 实验结果第31-41页
        3.3.1 渤海异帽藻和中肋骨条藻的混合培养第31-33页
        3.3.2 渤海异帽藻和中肋骨条藻的化感作用第33-35页
        3.3.3 化感作用中DO、pH、TOC、TN指标的测定第35-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渤海异帽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种间关系研究第42-56页
    4.1 实验材料与藻类培养条件第42页
    4.2 技术路线第42-43页
    4.3 实验方法第43-45页
        4.3.1 渤海异帽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混合培养第43页
        4.3.2 混合培养的模拟第43-44页
        4.3.3 混合培养实验中氮磷营养盐的测定第44页
        4.3.4 渤海异帽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化感作用第44-45页
    4.4 实验结果第45-54页
        4.4.1 渤海异帽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混合培养实验第45-46页
        4.4.2 混合培养实验的模拟第46-49页
        4.4.3 氮磷营养盐的测定结果第49-51页
        4.4.4 渤海异帽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化感作用实验第51-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语法填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秦安县某初级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