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物联网产业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2 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2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16-2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物联网 | 第16页 |
2.1.2 物联网产业 | 第16-17页 |
2.1.3 物联网产业政策 | 第17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2.2.1 产业发展理论 | 第17-19页 |
2.2.2 公共政策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 第20-21页 |
3 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其政策现状 | 第21-29页 |
3.1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3.1.1 物联网产业发展整体概况 | 第21-22页 |
3.1.2 物联网发展驱动力日益增强 | 第22-24页 |
3.2 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现状 | 第24-27页 |
3.2.1 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概况 | 第24-26页 |
3.2.2 代表性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概况 | 第26-27页 |
3.3 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存在问题 | 第27-29页 |
3.3.1 国家政策缺乏具体落实措施的指导 | 第27-28页 |
3.3.2 地方政策针对性和实际可执行性不足 | 第28页 |
3.3.3 物联网产业政策缺乏协同创新机制 | 第28页 |
3.3.4 物联网相关立法比较滞后 | 第28-29页 |
4 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3页 |
4.1 产业发展阶段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的影响分析 | 第29-30页 |
4.1.1 物联网产业形成及成长阶段 | 第29页 |
4.1.2 物联网形成及成长产业阶段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 第29-30页 |
4.2 公共政策主体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的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4.2.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 第30页 |
4.2.2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 第30-31页 |
4.2.3 强势、弱势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 | 第31页 |
4.3 物联网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问题 | 第31-33页 |
4.3.1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标准化程序不够充分 | 第31页 |
4.3.2 公共利益补偿机制存在不足 | 第31-32页 |
4.3.3 公共政策制定监督机制力度不大 | 第32页 |
4.3.4 公共信息沟通机制不足 | 第32页 |
4.3.5 干部绩效考评制度存在不足 | 第32-33页 |
5 马尾区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其政策分析 | 第33-45页 |
5.1 马尾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 第33-35页 |
5.1.1 马尾区物联网产业概况 | 第33-34页 |
5.1.2 马尾区物联网产业优势 | 第34-35页 |
5.1.3 马尾区物联网产业制约主要因素 | 第35页 |
5.2 马尾区物联网产业政策现状 | 第35-37页 |
5.2.1 福建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概况 | 第35-36页 |
5.2.2 马尾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概况 | 第36-37页 |
5.3 马尾区物联网产业政策的问卷调查 | 第37-41页 |
5.3.1 产业政策问卷调查对象和工具 | 第37页 |
5.3.2 产业政策问卷调查方法和内容 | 第37页 |
5.3.3 产业政策问卷数据统计 | 第37-41页 |
5.4 马尾区物联网产业政策问卷调查结果解析 | 第41-43页 |
5.4.1 产业认可度较高 | 第41-42页 |
5.4.2 产业进入初步阶段后逐渐暴露不足 | 第42页 |
5.4.3 物联网产业政策覆盖面不足 | 第42-43页 |
5.5 当前马尾区物联网产业政策的问题 | 第43-45页 |
5.5.1 产业发展政策的规划前瞻性不够 | 第43页 |
5.5.2 产业发展政策的协同性相对较差 | 第43-44页 |
5.5.3 产业发展政策缺乏长期保障机制 | 第44页 |
5.5.4 产业发展政策的保护性不足 | 第44-45页 |
6 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的优化建议 | 第45-50页 |
6.1 宏观层面 | 第45页 |
6.1.1 完善以物联网为首位主导产业的区域规划政策 | 第45页 |
6.1.2 完善科学引导重点扶植潜力企业的龙头培育政策 | 第45页 |
6.2 中观层面 | 第45-47页 |
6.2.1 完善多渠道资金投入模式的资金导向政策 | 第45-46页 |
6.2.2 推行增强补弱的招商引资政策 | 第46-47页 |
6.2.3 建立目标导向的产业链完善计划 | 第47页 |
6.3 微观层面 | 第47-50页 |
6.3.1 完善有竞争力有吸引力的人才队伍集聚政策 | 第47-48页 |
6.3.2 推行物联网实用人才联合培育计划政策 | 第48页 |
6.3.3 引导企业充分用活用好当前已出台的优惠政策 | 第48-49页 |
6.3.4 重视物联网产业政策的具体落实工作 | 第49-5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7.1 结论 | 第50页 |
7.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