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A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8页 |
(一) 研究缘由 | 第9-11页 |
1.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 | 第9-10页 |
2. 责任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 第10页 |
3. 个别教师责任感缺失现象依然存在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明晰责任感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 第11页 |
2. 促进教师对责任感的关注与重视 | 第11-12页 |
3. 拓展教师责任感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12-23页 |
1. 关于小学的研究 | 第13-14页 |
2. 关于责任感的研究 | 第14-18页 |
3. 关于教师责任感的研究 | 第18-23页 |
(四) 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1. 责任感 | 第23页 |
2. 教师责任感 | 第23-24页 |
(五) 研究设计 | 第24-28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一、X教师的责任感 | 第28-44页 |
(一) 孩子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 | 第28-30页 |
1. 革命的本钱要守好 | 第28-29页 |
2. “一口吃不成胖子” | 第29-30页 |
3. 自我优越感不能太强 | 第30页 |
(二) 内外兼修,表里如一 | 第30-33页 |
1. “绝不输送危险品” | 第30-31页 |
2. 不要害怕麻烦 | 第31-32页 |
3. 怀揣感恩的心 | 第32-33页 |
(三) 让孩子成为饱满的“油菜籽” | 第33-37页 |
1. 不要摁着牛头吃草 | 第33-34页 |
2. 好习惯,益终身 | 第34-35页 |
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第35-36页 |
4. 全面发展是硬道理 | 第36页 |
5.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第36-37页 |
(四)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 第37-40页 |
1. 办公室门永远为你敞开 | 第38页 |
2. 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 第38-39页 |
3. “差生”更需要爱 | 第39-40页 |
(五) 在岗一天,奋斗一天 | 第40-44页 |
1.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 第40-41页 |
2. 肚里要有货 | 第41-42页 |
3. 教育是体验幸福的过程 | 第42页 |
4.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第42-44页 |
二、X教师责任感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44-55页 |
(一) 生活所需 | 第44-48页 |
1. 寻找出路 | 第45-47页 |
2. 追求卓越 | 第47-48页 |
(二) 榜样引领 | 第48-50页 |
1. 模范父母 | 第48-49页 |
2. 幸遇恩师 | 第49-50页 |
(三) 环境熏陶 | 第50-52页 |
1. 童年生活的影响 | 第50-51页 |
2. 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 第51页 |
3. 社会正能量的激励 | 第51-52页 |
(四) 使命所然 | 第52-55页 |
1. 教师之职 | 第52-53页 |
2. 校长之责 | 第53-55页 |
三、对X教师责任感的认识和启示 | 第55-62页 |
(一) 认识 | 第55-58页 |
1. “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 第56页 |
2. 用行动说话 | 第56-57页 |
3. 守护教育的春天 | 第57页 |
4. 当平凡但不平庸的师者 | 第57-58页 |
(二) 启示 | 第58-62页 |
1. 教育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 第58页 |
2. 职业追求: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 第58-59页 |
3. 价值取向:走出“唯分数论”的误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59页 |
4.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 | 第59-60页 |
5. 正视疮疤,疗伤反思:教师成长发展的关键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 第68-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