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论微信购物纠纷的司法救济--以朋友圈购物模式为中心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言第9-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三、研究框架第13-15页
第一章 微信购物的独特性分析第15-24页
    1.1 微信兼具双重身份第15-19页
        1.1.1 网络媒介平台第15-16页
        1.1.2 网络交易平台第16-17页
        1.1.3 两种平台的主要区别第17-19页
    1.2 微信购物的特点第19-22页
        1.2.1 合同形式简单第19-20页
        1.2.2 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第20-21页
        1.2.3 支付方式特殊第21-22页
    1.3 微信购物致害消费者的责任承担第22-24页
        1.3.1 微信作为网络交易平台致害消费者的责任承担第22页
        1.3.2 微信作为网络媒介平台致害消费者的责任承担第22-24页
第二章 朋友圈购物纠纷频发原因及司法救济障碍第24-35页
    2.1 朋友圈购物纠纷频发的原因第24-26页
        2.1.1 虚假宣传频发、安全性较低第24-25页
        2.1.2 微信管理滞后、缺乏针对性功能设计第25页
        2.1.3 法律规定不明、缺乏有效监管第25-26页
    2.2 朋友圈购物纠纷的司法救济障碍第26-35页
        2.2.1 难以确认被告真实身份第27-29页
        2.2.2 原告被告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确认存在争议第29-30页
        2.2.3 缺乏针对朋友圈购物纠纷举证责任的规定第30-32页
        2.2.4 “微信证据”的运用存在难点第32-35页
第三章 朋友圈购物纠纷司法救济障碍之克服第35-52页
    3.1 确认被告的真实身份第35-38页
        3.1.1 利用IP地址确认被告身份第36-38页
        3.1.2 利用微信号注册信息确认被告身份第38页
        3.1.3 选择快递公司作为被告第38页
    3.2 明确原被告可适用法律关系第38-41页
        3.2.1 应准许适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法律关系第38-40页
        3.2.2 可选择适用违约关系或侵权关系第40-41页
    3.3 合理界定各方举证责任第41-45页
        3.3.1 合理界定买方的举证责任第43-44页
        3.3.2 合理界定“微商”的举证责任第44页
        3.3.3 合理界定微信的辅助举证义务第44-45页
        3.3.4 合理界定快递公司的举证责任第45页
    3.4 “微信证据”的搜集与认定第45-52页
        3.4.1 “微信证据”的搜集第46-47页
        3.4.2 “微信证据”的认定第47-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8-59页
后记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担保制度实证研究--基于《公司法》第十六条的分析
下一篇: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