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论文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理论背景第10-11页
        1.1.2 现实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现实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4-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页
        1.3.2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4-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准则研究第16-23页
    2.1 文献综述第16-19页
        2.1.1 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第16-17页
        2.1.2 公允价值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研究第17-18页
        2.1.3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研究第18-19页
        2.1.4 研究述评第19页
    2.2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研究第19-22页
        2.2.1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制定背景第19-20页
        2.2.2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介绍第20页
        2.2.3 两种计量模式理论分析第20-22页
        2.2.4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与国际的比较第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现状第23-37页
    3.1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概况第23-30页
        3.1.1 总体数量偏少第23-26页
        3.1.2 行业分布不均第26-27页
        3.1.3 发达地区占比偏低第27-28页
        3.1.4 民营企业采用比例较高第28-29页
        3.1.5 A+H股采用比例偏低第29-30页
    3.2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使用者的信息披露情况第30-32页
        3.2.1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第30-31页
        3.2.2 投资性房地产的抵押状况第31-32页
    3.3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第32-34页
        3.3.1 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企业数量偏少第32页
        3.3.2 发达地区企业采用公允价值的积极性不高第32-33页
        3.3.3 企业随意变更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第33页
        3.3.4 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信息披露不规范第33-34页
        3.3.5 公允价值计量成为部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第34页
    3.4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应用困境的原因分析第34-36页
        3.4.1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对公允价值的限制第34-35页
        3.4.2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增加公司信息披露成本第35-36页
        3.4.3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加剧公司财务状况的波动第36页
        3.4.4 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第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动因分析第37-48页
    4.1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前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第37-40页
        4.1.1 盈利状况不佳第37-38页
        4.1.2 负债水平偏高第38-39页
        4.1.3 投资性房地产占资产的比重较大第39-40页
    4.2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对企业的影响第40-44页
        4.2.1 计量模式变更扩大了企业的资产规模第40-42页
        4.2.2 计量模式变更改善了企业的盈利状况第42-44页
    4.3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动因分析第44-47页
        4.3.1 提高融资能力第44-45页
        4.3.2 改善盈利状况第45-46页
        4.3.3 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第46页
        4.3.4 统一会计政策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案例分析第48-55页
    5.1 中安消的公司简介第48-50页
        5.1.1 公司概况第48页
        5.1.2 企业性质第48-49页
        5.1.3 经营模式第49-50页
    5.2 中安消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现状第50页
    5.3 中安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前的财务状况第50-51页
    5.4 中安消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动因分析第51-54页
        5.4.1 扩大公司资产规模第51-52页
        5.4.2 改善公司盈利状况第52-53页
        5.4.3 提高公司融资能力第53-54页
    5.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推进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第55-58页
    6.1 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第55-56页
        6.1.1 修改会计准则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导向第55页
        6.1.2 鼓励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企业披露公允价值第55-56页
        6.1.3 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的价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第56页
        6.1.4 允许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第56页
    6.2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第56-57页
        6.2.1 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信息披露制度第56-57页
        6.2.2 鼓励企业聘请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第57页
        6.2.3 推动全国统一的房地产信息平台建设第57页
        6.2.4 加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审计监督第57页
    6.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第58-59页
    7.1 研究结论第58页
    7.2 未来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NYHC公司加气站项目的建设成本管理研究
下一篇:美菱电器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