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一)论题的缘起 | 第10页 |
(二)现有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国外有效提问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2.国内有效提问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3.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1.研究目的 | 第14页 |
2.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文献法 | 第14页 |
2.课堂观察法 | 第14-15页 |
3.问卷调查法 | 第15-16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4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问题 | 第16-17页 |
2.课堂提问 | 第17页 |
3.有效提问 | 第17-18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页 |
2.认知学习理论 | 第18页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8-19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要求 | 第19-21页 |
1.提问的准确性 | 第19-20页 |
2.提问的趣味性 | 第20页 |
3.提问的鼓励性 | 第20页 |
4.提问的深刻性 | 第20-21页 |
5.提问的开放性 | 第21页 |
(四)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因素 | 第21-24页 |
1.提问的语言 | 第21-22页 |
2.提问的反馈 | 第22页 |
3.应答的对象 | 第22-23页 |
4.等待的时间 | 第23页 |
5.提问的水平 | 第23-24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调查和分析 | 第24-38页 |
(一)课堂有效提问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4-31页 |
1.调查对象 | 第24-25页 |
2.调查内容 | 第25-30页 |
3.调查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二)课堂观察实例中有效提问的分析 | 第31-35页 |
1.课堂实例记录 | 第31-32页 |
2.课堂实例统计分析 | 第32-34页 |
3.课堂实例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1.缺乏问题准备意识 | 第35页 |
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 第35-36页 |
3.缺少生成性问题 | 第36页 |
4.缺乏有效性反馈 | 第36-38页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的策略 | 第38-47页 |
(一)精心预设——有效提问的准备 | 第38-39页 |
1.问题目标的设计 | 第38页 |
2.问题内容的设计 | 第38-39页 |
3.问题质量的设计 | 第39页 |
(二)提问技巧——有效提问的实施 | 第39-42页 |
1.创设情境 | 第39-40页 |
2.选准时机 | 第40-41页 |
3.巧妙启发 | 第41-42页 |
4.思考时间 | 第42页 |
(三)理答与评价——有效提问的反馈 | 第42-43页 |
1.理答准确有效 | 第42-43页 |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 第43页 |
3.采用多维度的评价 | 第43页 |
4.评价的整体性 | 第43页 |
(四)反思与超越——有效提问的关键 | 第43-47页 |
1.总结反思及时 | 第43-44页 |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 第44-45页 |
3.提升教师素养 | 第45-47页 |
五、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A: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问卷调查(学生卷) | 第50-51页 |
附录 B: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问卷调查(教师卷)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附件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