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茎环结构变异对复制及转运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类病毒第10-11页
        1.2.1 类病毒的结构第10页
        1.2.2 类病毒的分类第10-11页
    1.3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的研究概况第11-12页
    1.4 类病毒检测方法第12-14页
        1.4.1 生物学检测法第12-13页
        1.4.2 分子检测法第13-14页
    1.5 类病毒转运第14-15页
    1.6 本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2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的分子检测第16-25页
    2.1 实验材料第16-17页
        2.1.1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16页
        2.1.2 培养基和其他试剂第16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16-17页
    2.2 实验方法第17-21页
        2.2.1 桃叶片总RNA的提取第17页
        2.2.2 第一链cDNA的合成第17-18页
        2.2.3 PCR反应第18页
        2.2.4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18-19页
        2.2.5 PCR产物的纯化第19页
        2.2.6 DNA的克隆与鉴定第19-21页
        2.2.7 质粒的测序及序列分析第2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1-23页
        2.3.1 总RNA提取第21页
        2.3.2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RT-PCR扩增结果第21-22页
        2.3.3 PCR产物的纯化第22页
        2.3.4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序列比对与分析第22-23页
    2.4 讨论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闭环突变体的制备以及体外转录第25-33页
    3.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3.1.1 质粒和菌株第25页
        3.1.2 突变引物设计与合成第25-26页
        3.1.3 突变质粒的合成第26页
    3.2 仪器和试剂第26页
        3.2.1 主要仪器第26页
        3.2.2 其他试剂第26页
    3.3 实验方法第26-29页
        3.3.1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突变体的制备第26-28页
        3.3.2 体外转录第28-29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29-31页
        3.4.1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不同突变体第29-31页
        3.4.2 体外转录闭环质粒第31页
    3.5 讨论第31-32页
    3.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4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的组织定位及复制分析第33-44页
    4.1 实验材料第33页
    4.2 仪器和试剂第33-34页
        4.2.1 主要仪器第33页
        4.2.2 其他试剂第33-34页
    4.3 实验方法第34-39页
        4.3.1 接种烟草第34页
        4.3.2 原位杂交检测第34-37页
        4.3.3 全组织原位杂交第37页
        4.3.4 原生质体制备第37页
        4.3.5 荧光定量PCR检测第37-39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39-43页
        4.4.1 探针质量分析第39页
        4.4.2 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第39-40页
        4.4.3 原位杂交结果第40-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附录1第49-50页
附录2第50-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唑草酮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测定方法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研究
下一篇:禾谷镰孢菌转录调控因子FgCrz1A的鉴定和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