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白菜类论文

白菜类蔬菜蜡质基因和红色基因的遗传克隆与分析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缩略词表第14-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42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16-17页
    1.2 蜡质研究进展第17-28页
        1.2.1 蜡质的组成和生物功能第17-18页
        1.2.2 蜡质的合成和转运第18-22页
        1.2.3 环境对蜡质合成的影响第22页
        1.2.4 调控蜡质合成基因的研究第22-23页
        1.2.5 拟南芥蜡质相关基因的研究第23-25页
        1.2.6 芸薹属作物无蜡质性状的研究进展第25-28页
    1.3 花青素研究进展第28-36页
        1.3.1 花青素的组成和生物功能第28-29页
        1.3.2 花青素合成代谢研究第29-30页
        1.3.3 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基因第30-32页
        1.3.4 影响花青素积累的因素第32-33页
        1.3.5 芸薹属作物中花青素的研究进展第33-36页
    1.4 植物中数量性状研究方法第36-39页
        1.4.1 数量性状的特点第36页
        1.4.2 连锁分析第36-37页
        1.4.3 关联分析第37-39页
    1.5 同源克隆法第39-40页
    1.6 图位克隆法第40-41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41-42页
第二章 普通白菜蜡质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第42-59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42-47页
        2.1.1 实验材料第42-43页
        2.1.2 两个亲本表型观察第43页
        2.1.3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第43页
        2.1.4 叶片表面蜡质组分的测定和分析第43-44页
        2.1.5 离体失水率和叶绿素浸出率分析第44-45页
        2.1.6 BrCER1基因克隆和群体验证第45-46页
        2.1.7 BrCER1基因在亲本中的表达量和转录本分析第46页
        2.1.8 BrCER1基因与普通白菜中蜡质性状的关系第46-47页
        2.1.9 BrCER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7页
        2.1.10 BrCER1基因在逆境下表达量分析第47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47-56页
        2.2.1 蜡质突变体遗传分析第47-48页
        2.2.2 两个亲本表型观察第48页
        2.2.3 无蜡质突变体表面蜡质的细胞学特征第48-49页
        2.2.4 无蜡质突变体蜡质成分的测定第49-50页
        2.2.5 无蜡质突变体的生理特征第50-51页
        2.2.6 同源克隆法克隆BrCER1基因和群体验证第51-52页
        2.2.7 BrCER1基因在亲本中的表达量和转录本分析第52-53页
        2.2.8 BrCER1基因与普通白菜中蜡质性状的关系第53-54页
        2.2.9 BrCER1基因的进化分析第54-55页
        2.2.10 BrCER1基因在逆境下表达量的变化分析第55-56页
    2.3 讨论第56-59页
第三章 红菜薹蜡质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功能分析第59-74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59-63页
        3.1.1 实验材料和种植第59-60页
        3.1.2 突变体表型观察第60页
        3.1.3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第60页
        3.1.4 茎表面蜡质组分的测定和分析第60页
        3.1.5 叶片离体失水率和叶片叶绿素浸出率分析第60页
        3.1.6 BrCER4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第60-62页
        3.1.7 BrCER4基因在亲本中的表达量和转录本分析第62页
        3.1.8 BrCER4基因与红菜薹中蜡质性状的关系第62页
        3.1.9 BrCER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2页
        3.1.10 BrCER4基因在逆境下表达量分析第62-6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3-71页
        3.2.1 突变体的表型特征第63-64页
        3.2.2 突变体表面蜡质的细胞学特征第64-65页
        3.2.3 突变体蜡质成分的测定第65页
        3.2.4 突变体的渗透性变化第65-66页
        3.2.5 BrCER4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第66-67页
        3.2.6 BrCER4基因在亲本中的表达量和转录本分析第67-68页
        3.2.7 BrCER4基因与红菜薹中蜡质性状的关系第68-69页
        3.2.8 BrCER4基因的进化分析第69-70页
        3.2.9 BrCER4基因在逆境下表达量的变化分析第70-71页
    3.3 讨论第71-74页
第四章 红菜薹红色基因pur07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第74-82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74-76页
        4.1.1 实验材料和种植第74页
        4.1.2 突变体pur07表型观察第74页
        4.1.3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第74-75页
        4.1.4 pur07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第75页
        4.1.5 pur07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第75-76页
        4.1.6 pur07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6页
    4.2 结果第76-80页
        4.2.1 单基因分离群体中pur07表型特征第76-77页
        4.2.2 花青素含量分析第77页
        4.2.3 多态性标记开发和pur07基因的精细定位第77-79页
        4.2.4 pur07基因序列的表达量分析第79页
        4.2.5 pur07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9-80页
    4.3 讨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104页
附录一:植物总RNA提取及反转录程序第104-105页
附录二:第二章节中所用的分子标记引物第105-106页
附录三:第三章节中所用的分子标记引物第106-107页
附录四:第四章节中所用的分子标记引物第107-108页
附录五:登录基因信息第108-112页
附录六:BrCER1基因在13S106和13S126中的cDNA序列和氨基酸信息第112-117页
附录七:BrCER4基因在WT和glossy中的cDNA序列和氨基酸信息第117-126页
附录八:红色植株中启动子区域5,409bp插入序列信息第126-129页
附录九:pur07基因在红色、绿色植株中的DNA序列和氨基酸信息第129-131页
附录十: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396在番茄果实生长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莴苣基因组演化及莴苣叶绿色深浅基因的遗传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