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6-18页 |
第2章 科技感的概念与内涵 | 第18-31页 |
2.1 科技感概念的来源与发展 | 第18-20页 |
2.1.1 源于对科技的恐惧和敬畏 | 第19页 |
2.1.2 源于对科技的享受和价值认同 | 第19页 |
2.1.3 源于对科技的审美和憧憬 | 第19-20页 |
2.2 科技感设计风格的历史回溯 | 第20-25页 |
2.2.1 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 | 第21页 |
2.2.2 现代主义与机器美学 | 第21-22页 |
2.2.3 高科技风格与科技感的关系 | 第22-23页 |
2.2.4 当代科技感风格及表现形式 | 第23-24页 |
2.2.5 科技感相关风格及意象总结 | 第24-25页 |
2.3 科技感的涵义 | 第25-26页 |
2.4 科技感的认知特性 | 第26-30页 |
2.4.1 科技感的模糊性 | 第26-28页 |
2.4.2 科技感的时代性 | 第28-29页 |
2.4.3 科技感的人本性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科技感意象认知研究 | 第31-44页 |
3.1 科技感意象 | 第31-40页 |
3.1.1 科技感意象问卷调研 | 第31-32页 |
3.1.2 科技感意象分析 | 第32-34页 |
3.1.3 科技感意象认知要素 | 第34-40页 |
3.2 汽车内饰科技感的认知模式 | 第40-41页 |
3.2.1 汽车内饰科技感的意象感知过程 | 第40-41页 |
3.2.2 汽车内饰科技感的意象认知层次模型 | 第41页 |
3.3 影响汽车科技感认知的因素 | 第41-43页 |
3.3.1 文化因素 | 第41-42页 |
3.3.2 时代因素 | 第42-43页 |
3.4 科技感认知的差异性和局限性 | 第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汽车内饰设计科技感意象获取和表征 | 第44-57页 |
4.1 汽车内饰设计要素 | 第44页 |
4.2 汽车内饰科技感与设计要素关联度认知调研 | 第44-47页 |
4.2.1 样本库建立与样本选择 | 第44-45页 |
4.2.2 问卷设计 | 第45页 |
4.2.3 认知调研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5-47页 |
4.3 汽车内饰科技感定性评价调研 | 第47-49页 |
4.3.1 样本选择和问卷设计 | 第47-48页 |
4.3.2 定性评价调研结果 | 第48-49页 |
4.4 汽车内饰科技感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 | 第49-50页 |
4.5 汽车内饰科技感表达途径 | 第50-54页 |
4.5.1 汽车内饰科技感的形态表征 | 第50-53页 |
4.5.2 汽车内饰科技感的色彩表征 | 第53页 |
4.5.3 汽车内饰科技感的质感表征 | 第53-54页 |
4.5.4 汽车内饰科技感的其他要素表征 | 第54页 |
4.6 汽车内饰科技感设计方向 | 第54-57页 |
4.6.1 空间化 | 第54-55页 |
4.6.2 电动化 | 第55页 |
4.6.3 网联化 | 第55-56页 |
4.6.4 共享化 | 第56页 |
4.6.5 智能化 | 第56-57页 |
第5章 基于科技感意象风格的汽车内饰设计实践 | 第57-62页 |
5.1 产品感性意象转化方法 | 第57页 |
5.2 基于科技感意象的汽车内饰设计方法 | 第57-59页 |
5.3 汽车内饰科技感设计项目实践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
附录B 科技感意象获取实验调研问卷 | 第69-70页 |
附录C 汽车内饰科技感与设计要素关联度认知调研问卷 | 第70-73页 |
附录D 汽车内饰科技感定性评价调研问卷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