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缩略语表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9-22页 |
1.1 青贮玉米的定义及分类 | 第10-11页 |
1.2 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 第11-12页 |
1.2.1 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 | 第11页 |
1.2.2 青贮玉米的经济价值 | 第11-12页 |
1.3 青贮玉米的主要性状 | 第12-14页 |
1.3.1 生物量 | 第12-13页 |
1.3.2 消化率 | 第13-14页 |
1.3.3 粒茎比 | 第14页 |
1.4 青贮玉米的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4.1 国内外青贮玉米生产状况 | 第14-15页 |
1.4.2 青贮玉米种质的研究 | 第15-17页 |
1.4.3 青贮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17-21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2-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2 杂交组合的组配和F_1代植株的表型考察 | 第22-24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4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7页 |
3.1 黄冈环境下263个杂交组合的表型评价 | 第25-32页 |
3.1.1 黄冈环境下263个杂交组合的表型描述 | 第25-27页 |
3.1.2 黄冈环境下263个杂交组合表型方差分析 | 第27页 |
3.1.3 黄冈环境下263个杂交组合表型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3.1.4 黄冈环境下263个杂交组合表型比较分析 | 第28-32页 |
3.2 鄂州环境下263个杂交组合的表型评价 | 第32-39页 |
3.2.1 鄂州环境下263个杂交组合的表型描述 | 第32-34页 |
3.2.2 鄂州环境下263个杂交组合表型方差分析 | 第34页 |
3.2.3 鄂州环境下263个杂交组合表型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3.2.4 鄂州环境下263个杂交组合的表型比较分析 | 第35-39页 |
3.3 两环境下263个杂交组合表型联合方差分析 | 第39页 |
3.4 青贮材料的筛选 | 第39-41页 |
3.5 黄冈环境下80个杂交组合的表型评价 | 第41-47页 |
3.5.1 黄冈环境下80个杂交组合的表型描述 | 第41-43页 |
3.5.2 黄冈环境下80个杂交组合表型方差分析 | 第43页 |
3.5.3 黄冈环境下80个杂交组合表型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3.5.4 黄冈环境下81个杂交组合表型比较分析 | 第44-47页 |
4 讨论 | 第47-51页 |
4.1 青贮玉米选育过程中杂种优势的利用 | 第47页 |
4.2 大刍草在青贮玉米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4.3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8-50页 |
4.4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附录 | 第5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