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空心村协同治理困境与策略研究--以毕节市N县Y村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9页
        (一)国外关于空心村治理研究第11-14页
        (二)国内关于空心村治理研究第14-18页
        (三)研究述评第18-19页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9-20页
        (一)研究思路第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20页
    四、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第20-23页
        (一)核心概念第20-21页
        (二)理论基础第21-23页
第二章 Y村概况及空心化现状分析第23-30页
    一、Y村概况第23页
    二、Y村空心化现状第23-30页
        (一)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留守群体形成第23-26页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第26-27页
        (三)村委组织涣散,管理“碎片化”第27-28页
        (四)村民住宅“外扩内空”第28-30页
第三章 Y村空心化形成的原因分析第30-36页
    一、城乡二元体制原因第30-33页
        (一)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第30-31页
        (二)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第31-32页
        (三)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第32-33页
    二、村民家庭及个人观念原因第33-34页
        (一)个人受教育水平与竞争意识第33页
        (二)家庭观念的理性选择第33-34页
        (三)村民的消费观念与乡土情结第34页
    三、Y村现实条件原因第34-36页
        (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第34-35页
        (二)农村吸引力相对下降第35页
        (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规划失当第35-36页
第四章 空心村治理困境分析第36-43页
    一、村两委的“不协同”:治理存在误区第36-38页
        (一)村两委治理中碎片化格局第36页
        (二)村两委治理中各自利益导向第36-37页
        (三)基层民主趋渐形式化第37-38页
    二、村民主体的“不协同”:矛盾利益的分化与冲突第38-40页
        (一)村民间的利益分歧与层级分化第38-39页
        (二)农村新生代的“离农化”第39-40页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需“不协同”: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第40-41页
        (一)农村公共产品自我供给能力不足第40-41页
        (二)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冷淡第41页
    四、政府与市场之间“不协同”:无法形成治理合力第41-43页
        (一)基层政府的引领不够第41-42页
        (二)市场作用未充分发挥第42-43页
第五章 空心村协同治理策略分析第43-58页
    一、治理主体协同第43-48页
        (一)村两委协同:建立工作伙伴关系第43-45页
        (二)村民主体协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第45-48页
    二、参与对象协同第48-54页
        (一)政府与市场协同:形成治理合力第48-52页
        (二)政府与第三部门协同:拓宽参与渠道第52-54页
    三、资源供需协同第54-58页
        (一)推进城乡一元理念,提供均等性公共服务第54-55页
        (二)因地制宜,规划村庄布局第55页
        (三)村民“集中居住”,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第55-58页
结论与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致谢第65-67页
在校期间的科研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下一篇:杭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