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中文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9-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对大学生村官的概念研究 | 第11页 |
1.2.2 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概念研究 | 第11页 |
1.2.3 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现状 | 第11-12页 |
1.2.4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对策建议研究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2-13页 |
1.3.2 个别访谈法 | 第13页 |
1.3.3 工作纪实法 | 第13页 |
1.3.4 问卷调查法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5 创新之处以及研究困难 | 第13-14页 |
1.6 研究工作具备的条件 | 第14-15页 |
1.6.1 具备的主观条件 | 第14页 |
1.6.2 有利的客观条件 | 第14-15页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1.1 大学生村官 | 第15页 |
2.1.2 大学生村官政策 | 第1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2.1 精英理论 | 第16页 |
2.2.2 乡村治理理论 | 第16-17页 |
2.2.3 职业化理论 | 第17-18页 |
3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现状分析 | 第18-28页 |
3.1 石港镇大学生村官概况 | 第18-19页 |
3.2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现有成效 | 第19-21页 |
3.2.1 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 第19-20页 |
3.2.2 提高农村基层执政能力 | 第20页 |
3.2.3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 第20-21页 |
3.2.4 提升大学生村官就业能力 | 第21页 |
3.3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困境 | 第21-28页 |
3.3.1 经济困境:大学生村官薪酬水平偏低 | 第22-23页 |
3.3.2 发展困境:聘用期满后路径缺乏效用 | 第23-24页 |
3.3.3 文化困境:传统乡绅文化思想的保守 | 第24-25页 |
3.3.4 法律困境:缺乏法律政策的有效保障 | 第25页 |
3.3.5 认同困境:短期行为造成社会认同低 | 第25-26页 |
3.3.6 心理困境:生活习惯心理调适转变难 | 第26-28页 |
4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4.1 政府功利化倾向严重 | 第28-29页 |
4.2 村官主体适应性较弱 | 第29-30页 |
4.3 社会环境片面性凸显 | 第30页 |
4.4 政策配套制度不完善 | 第30-32页 |
5 破解大学生村官政策困境的应对策略 | 第32-41页 |
5.1 调整村官政策导向 | 第32-33页 |
5.1.1 健全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 | 第32-33页 |
5.1.2 丰富大学生村官任职内涵 | 第33页 |
5.2 加强村官适应能力 | 第33-35页 |
5.2.1 要转变思想观念 | 第33-34页 |
5.2.2 要提高就业本领 | 第34-35页 |
5.2.3 要科学职业规划 | 第35页 |
5.3 改善村官社会环境 | 第35-37页 |
5.3.1 高校挺起教育脊梁 | 第35-36页 |
5.3.2 加速改善农村环境 | 第36-37页 |
5.3.3 协同培养农村骨干 | 第37页 |
5.4 强化政策保障机制 | 第37-41页 |
5.4.1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 第38-39页 |
5.4.2 建立出口流动机制 | 第39页 |
5.4.3 探索长期服务机制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