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市公共图书馆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内涵 | 第16-21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1.1 公共图书馆 | 第16页 |
1.1.2 公共文化 | 第16页 |
1.1.3 公共文化治理 | 第16-17页 |
1.1.4 书香社会 | 第17页 |
1.2 网络化治理理论的内涵 | 第17-21页 |
1.2.1 设计网络 | 第18-19页 |
1.2.2 连接的纽带 | 第19页 |
1.2.3 网络与责任困境 | 第19-20页 |
1.2.4 网络化治理的能力建设 | 第20-21页 |
2 S市公共图书馆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34页 |
2.1 S市公共图书馆治理现状 | 第21-31页 |
2.2 S市公共图书馆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2.2.1 员工服务意识较差 | 第31页 |
2.2.2 运作经费来源较少 | 第31-32页 |
2.2.3 公共空间秩序较乱 | 第32-33页 |
2.2.4 馆内设备设施较老 | 第33-34页 |
3 S市公共图书馆治理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34-39页 |
3.1 工作人员服务观念陈旧 | 第34-35页 |
3.1.1 战略性规划意识淡薄 | 第34页 |
3.1.2 公共性价值导向偏颇 | 第34页 |
3.1.3 人性化服务理念缺失 | 第34-35页 |
3.2 网络化治理格局尚未形成 | 第35-36页 |
3.2.1 政府主导作用不通畅 | 第35页 |
3.2.2 社会参与路径不流畅 | 第35页 |
3.2.3 公民反馈渠道不顺畅 | 第35-36页 |
3.3 公共空间运行机制难以协调 | 第36-37页 |
3.3.1 基本法律的保障机制薄弱 | 第36页 |
3.3.2 风险共担的责任机制缺乏 | 第36页 |
3.3.3 评价考评的监督机制不全 | 第36-37页 |
3.4 馆内网络化建设能力不足 | 第37-39页 |
3.4.1 创新工作能力不足 | 第37页 |
3.4.2 智能工作建设落后 | 第37页 |
3.4.3 志愿工作服务缺失 | 第37-39页 |
4 S市公共图书馆治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39-49页 |
4.1 培育工作人员新型的治理理念 | 第39-41页 |
4.1.1 科学战略规划 | 第39页 |
4.1.2 重塑公共价值 | 第39-40页 |
4.1.3 完善人性服务 | 第40-41页 |
4.2 构建网络化的服务机制 | 第41-43页 |
4.2.1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41页 |
4.2.2 促进社会的积极参与 | 第41-42页 |
4.2.3 畅通公民的渠道反馈 | 第42-43页 |
4.3 完善馆内全方位的运行机制 | 第43-45页 |
4.3.1 改善法律机制的供给能力 | 第43-44页 |
4.3.2 提升责任机制的整合能力 | 第44页 |
4.3.3 强化监督机制的考评能力 | 第44-45页 |
4.4 提升馆内的综合建设能力 | 第45-49页 |
4.4.1 创新服务意识的常态化 | 第45-46页 |
4.4.2 智慧服务能力的持续化 | 第46-48页 |
4.4.3 志愿服务行为的长效化 | 第48-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