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斯巴达黑劳士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0.1 选题缘起 | 第9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0.3 选题角度与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1 黑劳士阶层的形成 | 第16-22页 |
1.1 黑劳士名称的由来 | 第16-17页 |
1.2 黑劳士阶层的形成 | 第17-20页 |
1.2.1 多利亚人移民时期 | 第18页 |
1.2.2 莱库古改革时期 | 第18-19页 |
1.2.3 美塞尼亚战争时期 | 第19-20页 |
1.3 黑劳士在斯巴达存在的原因 | 第20-22页 |
2 黑劳士阶层在早期斯巴达的生存状况 | 第22-31页 |
2.1 黑劳士阶层的社会地位 | 第22-26页 |
2.1.1 黑劳士阶层的政治地位 | 第22-24页 |
2.1.2 黑劳士阶层的经济地位 | 第24-25页 |
2.1.3 黑劳士阶层的宗教地位 | 第25-26页 |
2.2 斯巴达人对黑劳士的管理和控制 | 第26-28页 |
2.2.1 以家庭为中介的管理 | 第26-27页 |
2.2.2 通过库普提亚制度的管理 | 第27-28页 |
2.2.3 借助庇里阿西人的管理 | 第28页 |
2.3 黑劳士的性质 | 第28-31页 |
3 黑劳士阶层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 第31-42页 |
3.1 黑劳士阶层对斯巴达教育的影响 | 第32-34页 |
3.1.1 斯巴达对男子的教育 | 第32-33页 |
3.1.2 斯巴达对女子的教育 | 第33-34页 |
3.2 黑劳士阶层对斯巴达外交的影响 | 第34-37页 |
3.3 黑劳士阶层对斯巴达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黑劳士阶层对斯巴达军事体制的影响 | 第38-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