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尾草属牧草的形态学及其SCAR标记分析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2 狼尾草属的形态特征及其应用 | 第13-14页 |
2.1 狼尾草属的形态特征 | 第13页 |
2.2 狼尾草属的利用价值 | 第13-14页 |
2.3 狼尾草属的引种与育种 | 第14页 |
3 遗传多样性概述 | 第14-20页 |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4. SCAR标记在牧草上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第20-23页 |
4.1 SCAR分子标记的用途 | 第21-22页 |
4.2 SCAR标记在草上的应用现状 | 第22-23页 |
5 狼尾草属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6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页 |
8 论文预期达到的试验效果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狼尾草属牧草的形态学分析 | 第26-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1.1 材料 | 第26页 |
1.2 材料的种植 | 第26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1.4 数据统计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2.1 狼尾草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 第27-28页 |
2.2 狼尾草属各品种聚类分析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狼尾草属的RAPD分子标记 | 第30-4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0-34页 |
1.1 材料 | 第30页 |
1.2 试验药品 | 第30页 |
1.3 试验仪器 | 第30-31页 |
1.4 RAPD引物 | 第31页 |
1.5 试验方法 | 第31-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2.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 第34页 |
2.2 紫外分光光度法DNA纯度 | 第34-35页 |
2.3 单因素优化 | 第35-38页 |
2.4 RAPD引物的筛选 | 第38页 |
2.5 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8页 |
2.6 狼尾草属种间的的遗传变异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3页 |
第四章 狼尾草属的ISSR分子标记 | 第43-5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3-4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1.2 试验药品 | 第43页 |
1.3 试验仪器 | 第43-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2.1 ISS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5-47页 |
2.2 ISSR引物筛选 | 第47页 |
2.3 ISSR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47页 |
2.4 狼尾草属种间的的遗传变异 | 第47-49页 |
3 讨论 | 第49-52页 |
第五章 SCAR标记的建立 | 第52-6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2-55页 |
1.1 供试菌株 | 第52页 |
1.2 药品及仪器 | 第52页 |
1.3 培养基 | 第52页 |
1.4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52-54页 |
1.5 目的片段的测序及验证 | 第54页 |
1.6 SCAR标记引物的设计 | 第54页 |
1.7 SCAR标记验证及优化 | 第54-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4页 |
2.1 多态性条带的的回收纯化结果 | 第55-56页 |
2.2 转化与阳性菌落的筛选 | 第56页 |
2.3 阳性克隆产物的验证 | 第56-57页 |
2.4 测序结果的检验 | 第57-60页 |
2.5 SCAR标记引物的设计 | 第60-61页 |
2.6 引物验证及退火温度的优化 | 第61-62页 |
2.7 狼尾草属的SCAR标记 | 第62-64页 |
3 讨论 | 第64-66页 |
全文结论 | 第66-68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68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