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冀东地区强筋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不同灌水量的响应

缩略词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2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第12页
    1.3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第12-13页
    1.4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营养器官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第13页
    1.5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第13-14页
    1.6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淀粉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第14页
    1.7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14-16页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16-1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6-17页
        2.1.1 供试材料第16页
        2.1.2 试验设计第16-17页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7-18页
        2.2.1 光合速率及其相关参数的测定第17页
        2.2.2 强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17页
        2.2.3 强筋小麦旗叶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17页
        2.2.4 花后强筋小麦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第17-18页
        2.2.5 强筋小麦植株样品采集及干物质测定第18页
        2.2.6 籽粒取样与增重进程模拟第18页
        2.2.7 强筋小麦产量的测定第18页
        2.2.8 强筋小麦籽粒直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第18页
        2.2.9 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18页
        2.2.10 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测定第18页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8-1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19-36页
    3.1 花后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第19-25页
        3.1.1 花后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19-22页
        3.1.2 花后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22-23页
        3.1.3 花后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旗叶荧光参数的影响第23-25页
    3.2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第25-28页
        3.2.1 花后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旗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25-26页
        3.2.2 灌水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26-27页
        3.2.3 灌水量对小麦干物质转运与籽粒贡献率的影响第27-28页
    3.3 灌水量对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第28-31页
        3.3.1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花后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28-29页
        3.3.2 灌水量对小麦营养器官氮素转移的影响第29-30页
        3.3.3 灌水量对小麦营养器官氮素贡献率的影响第30-31页
    3.4 灌水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3.5 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第32-33页
    3.6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3-36页
        3.6.1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第33-35页
        3.6.2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产量的影响第35-36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36-39页
    4.1 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第36页
    4.2 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第36-37页
    4.3 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第37页
    4.4 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蛋白质及组分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4.5 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淀粉及组分含量的影响第38页
    4.6 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8页
    4.7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43-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寡糖·链蛋白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评价
下一篇:马铃薯Patatin启动子及其前导肽序列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