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救灾论文

云南省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工作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缘起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3-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页
        1.4.2 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二章 地震恢复重建与相关理论第16-22页
    2.1 地震恢复重建的概念第16页
    2.2 地震恢复重建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2.3 地震恢复重建的相关理论第17-22页
        2.3.1 马克思人与社会实践的思想第17-18页
        2.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地震恢复重建第18-19页
        2.3.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与地震恢复重建第19-22页
第三章 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概况第22-32页
    3.1 鲁甸“8·03”地震受灾概况分析第22-24页
    3.2 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的原则及目标第24-25页
        3.2.1 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的原则第24-25页
        3.2.2 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的目标第25页
    3.3 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现状分析第25-29页
        3.3.1 鲁甸“8·03”地震城乡基础设施恢复情况第25-26页
        3.3.2 鲁甸“8·03”地震受灾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状况第26-28页
        3.3.3 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效益评估第28-29页
    3.4 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工作的新特点第29-32页
        3.4.1 统一性第29-30页
        3.4.2 全面性第30-31页
        3.4.3 可持续性第31-32页
第四章 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工作的优势特点展现第32-42页
    4.1 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工作的优势分析第32-36页
        4.1.1 根本优势: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第32-33页
        4.1.2 核心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第33-35页
        4.1.3 思想优势:“中国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第35-36页
    4.2 鲁甸“8·03”地震以来我国地震恢复重建工作特点分析第36-42页
        4.2.1 恢复和重建协同推进第36-38页
        4.2.2 脱贫与恢复重建相结合第38-39页
        4.2.3 国家全方位扶持地震恢复重建工作第39-42页
第五章 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工作对我国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启示第42-47页
    5.1 积极开展地震灾害法制建设第42-43页
    5.2 完善地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资金管理制度第43-45页
    5.3 扩大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国际化合作第45-47页
结论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下一篇:淄博市临淄区义务教育机构编制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