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5-3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8-2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8-2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20-21页 |
1.3 效应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30页 |
1.3.1 效应研究范围界定 | 第21-22页 |
1.3.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30页 |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30-3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32-34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34-37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34-35页 |
1.5.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35-3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37-59页 |
2.1 关于政府卫生支出的研究 | 第37-40页 |
2.1.1 关于政府卫生支出的规模研究 | 第37页 |
2.1.2 关于政府卫生支出的结构研究 | 第37-38页 |
2.1.3 关于政府卫生支出绩效研究 | 第38-39页 |
2.1.4 关于政府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9页 |
2.1.5 文献述评 | 第39-40页 |
2.2 关于政府支出效应的研究 | 第40-50页 |
2.2.1 公共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 第40-43页 |
2.2.2 公共支出的居民消费效应研究 | 第43-47页 |
2.2.3 公共支出的社会福利效应研究 | 第47-49页 |
2.2.4 文献述评 | 第49-50页 |
2.3 关于政府卫生支出效应研究 | 第50-59页 |
2.3.1 政府卫生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 第50-53页 |
2.3.2 政府卫生支出的居民消费效应 | 第53-55页 |
2.3.3 关于政府卫生支出的社会福利效应研究 | 第55-56页 |
2.3.4 文献述评 | 第56-59页 |
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59-79页 |
3.1 公共支出理论 | 第59-66页 |
3.1.1 古典学派的公共支出理论 | 第59-60页 |
3.1.2 德国学派的公共支出理论 | 第60-61页 |
3.1.3 瑞典学派的公共支出理论 | 第61-62页 |
3.1.4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公共支出理论 | 第62-63页 |
3.1.5 凯恩斯主义的公共支出理论 | 第63-64页 |
3.1.6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公共支出理论 | 第64-65页 |
3.1.7 新政治经济学派的公共支出理论 | 第65-66页 |
3.2 消费理论 | 第66-70页 |
3.2.1 传统消费理论 | 第66-68页 |
3.2.2 现代消费理论 | 第68-70页 |
3.3 经济增长理论 | 第70-73页 |
3.3.1 哈罗德—多马模型 | 第70-71页 |
3.3.2 新古典增长理论 | 第71-72页 |
3.3.3 新增长理论 | 第72-73页 |
3.4 福利经济理论 | 第73-75页 |
3.5 卫生经济学理论 | 第75-76页 |
3.6 空间计量经济理论 | 第76-79页 |
4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现状分析 | 第79-97页 |
4.1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规模分析 | 第79-82页 |
4.1.1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绝对规模分析 | 第80-82页 |
4.1.2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相对规模分析 | 第82页 |
4.2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结构分析 | 第82-94页 |
4.2.1 行政层级维度(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 第83-85页 |
4.2.2 我国卫生统计支出口径维度 | 第85-86页 |
4.2.3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按功能口径分析 | 第86-88页 |
4.2.4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按城乡口径分析 | 第88-90页 |
4.2.5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按省际口径分析 | 第90-94页 |
4.3 基本结论及主要问题 | 第94-97页 |
4.3.1 从规模上分析 | 第94-95页 |
4.3.2 从支出结构上分析 | 第95页 |
4.3.3 从区域结构上分析 | 第95-97页 |
5 政府卫生支出效应机理分析 | 第97-113页 |
5.1 政府卫生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机理分析 | 第97-103页 |
5.1.1 短期:购买性支出乘数作用 | 第97-99页 |
5.1.2 长期: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第99-103页 |
5.2 政府卫生支出的居民消费效应形成机理 | 第103-107页 |
5.2.1 作用机理 | 第103-104页 |
5.2.2 数理模型分析—基于预防性储蓄动机 | 第104-107页 |
5.3 政府卫生支出的社会福利效应机理分析 | 第107-113页 |
5.3.1 作用机制 | 第107-110页 |
5.3.2 数理分析 | 第110-113页 |
6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113-129页 |
6.1 模型构造、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113-114页 |
6.1.1 模型构造 | 第113-114页 |
6.1.2 数据说明、处理与来源 | 第114页 |
6.2 实证研究 | 第114-127页 |
6.2.1 实证研究方法选择 | 第114-115页 |
6.2.2 空间因素设定及检验 | 第115-119页 |
6.2.3 实证研究结果 | 第119-12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7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居民消费效应研究 | 第129-137页 |
7.1 模型设定 | 第129-130页 |
7.2 数据说明、处理与来源 | 第130-131页 |
7.3 实证研究结果 | 第131-133页 |
7.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33-134页 |
7.4.1 政府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非线性显著影响 | 第133页 |
7.4.2 政府卫生支出各分项对居民消费影响各异 | 第133-134页 |
7.4.3 其他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 第134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34-137页 |
8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社会福利效应研究--基于阿马蒂亚·森(SEN)可行能力理论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 第137-161页 |
8.1 阿马蒂亚·森(SEN)的可行能力理论概述 | 第137-139页 |
8.2 社会福利水平界定 | 第139-142页 |
8.2.1 社会福利函数 | 第139-140页 |
8.2.2 社会福利指数 | 第140-142页 |
8.3 我国社会福利水平测度——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 | 第142-149页 |
8.3.1 指标选取与构建 | 第142-145页 |
8.3.2 数据处理 | 第145-146页 |
8.3.3 社会福利指数 | 第146-149页 |
8.4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社会福利效应 | 第149-159页 |
8.4.1 社会福利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149-151页 |
8.4.2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社会福利效应实证分析 | 第151-159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159-161页 |
9 三大效应关系辨析 | 第161-163页 |
9.1 经济增长效应是社会福利效应与居民消费效应的重要前提 | 第161页 |
9.2 居民消费效应是经济增长效应与社会福利效应的重要桥梁 | 第161-162页 |
9.3 社会福利效应是经济增长效应与居民消费效应的重要保障 | 第162-163页 |
10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63-173页 |
10.1 研究结论 | 第163-165页 |
10.1.1 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明显的促进效应 | 第163-164页 |
10.1.2 从结构上看,不够优化的政府卫生支出构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经济社会效应发挥 | 第164-165页 |
10.2 影响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经济社会效应发挥的因素分析 | 第165-167页 |
10.2.1 源头因素——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势 | 第165-166页 |
10.2.2 根本因素——长期实施的财政体制 | 第166页 |
10.2.3 直接因素——公共支出管理水平等 | 第166-167页 |
10.2.4 内在因素——医疗卫生领域政策 | 第167页 |
10.3 促进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经济社会效应发挥与“新医改”契合度分析 | 第167-168页 |
10.4 促进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经济社会效应发挥的政策建议 | 第168-173页 |
10.4.1 进一步加大政府卫生支出力度 | 第168-169页 |
10.4.2 进一步优化政府卫生支出结构 | 第169-170页 |
10.4.3 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 第170-171页 |
10.4.4 进一步强化政府卫生支出绩效考核 | 第171-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173-187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187-189页 |
后记 | 第189-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