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2-39页 |
2.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研究相关文献梳理 | 第22-25页 |
2.1.1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1.2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相关问题研究 | 第23-25页 |
2.2 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行为相关文献梳理 | 第25-30页 |
2.2.1 基于不同政府理性定位下财政分权理论的梳理 | 第25-27页 |
2.2.2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3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 垂直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行为相关文献梳理 | 第30-33页 |
2.3.1 垂直晋升激励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的影响研究 | 第31-32页 |
2.3.2 垂直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研究 | 第32-33页 |
2.3.3 垂直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研究 | 第33页 |
2.4 财政分权和垂直晋升激励双重激励对地方财政收支影响文献梳理 | 第33-35页 |
2.5 新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中国问题相关文献梳理 | 第35-37页 |
2.5.1 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36-37页 |
2.5.2 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对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进展 | 第37页 |
2.6 文献评述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偏向理论分析 | 第39-57页 |
3.1 制度安排:中国式财政分权 | 第39-41页 |
3.1.1 经济上的财政分权制度 | 第39-40页 |
3.1.2 政治上的垂直晋升激励制度 | 第40-41页 |
3.2 利益异质:中央和地方目标取向偏差 | 第41-44页 |
3.3 行为博弈:中央和地方之间演化博弈 | 第44-55页 |
3.3.1 中央和地方之间财政收入演化博弈 | 第44-50页 |
3.3.2 中央和地方之间财政支出演化博弈 | 第50-55页 |
3.4 结构偏向:不同约束条件下地方政府有不同选择 | 第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偏向现状分析 | 第57-77页 |
4.1 本文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偏向判定标准 | 第57-58页 |
4.2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现状分析 | 第58-65页 |
4.2.1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总量分析 | 第58-60页 |
4.2.2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现状分析 | 第60-65页 |
4.3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分析 | 第65-71页 |
4.3.1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 第65-67页 |
4.3.2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 第67-71页 |
4.4 地方政府收支结构偏向产生的影响 | 第71-75页 |
4.4.1 地方政府收支结构偏向产生的正向影响 | 第71-72页 |
4.4.2 地方政府收支结构偏向产生的负向影响 | 第72-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偏向实证分析 | 第77-95页 |
5.1 指标选择和实证模型构建 | 第78-82页 |
5.1.1 指标选择 | 第78-82页 |
5.1.2 实证模型 | 第82页 |
5.2 基于全国层面的实证分析 | 第82-89页 |
5.2.1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82-83页 |
5.2.2 计量结果分析 | 第83-88页 |
5.2.3 稳健性检验 | 第88-89页 |
5.3 基于分区域比较的实证分析 | 第89-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实证分析 | 第95-111页 |
6.1 指标选择和实证模型构建 | 第96-99页 |
6.1.1 指标选择 | 第96-98页 |
6.1.2 实证模型 | 第98-99页 |
6.2 基于全国层面的实证分析 | 第99-105页 |
6.2.1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99-100页 |
6.2.2 计量结果分析 | 第100-104页 |
6.2.3 稳健性检验 | 第104-105页 |
6.3 基于分区域比较的实证分析 | 第105-10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七章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产生偏向原因分析 | 第111-125页 |
7.1 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111-117页 |
7.1.1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 | 第111-113页 |
7.1.2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 | 第113-115页 |
7.1.3 1994年分税制以后的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 | 第115-117页 |
7.2 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基本特征 | 第117-119页 |
7.3 中国式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收入结构偏向原因分析 | 第119-122页 |
7.4 中国式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偏向原因分析 | 第122-124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八章 新时代规范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偏向路径选择 | 第125-135页 |
8.1 基本目标 | 第125页 |
8.2 基本原则 | 第125-127页 |
8.3 路径选择 | 第127-134页 |
8.3.1 进一步明晰纵向政府间的事权划分 | 第127-128页 |
8.3.2 完善地方政府税收体系 | 第128页 |
8.3.3 健全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 | 第128-129页 |
8.3.4 切实硬化预算约束 | 第129-130页 |
8.3.5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支出效率 | 第130-131页 |
8.3.6 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 | 第131-132页 |
8.3.7 健全地方政府官员任期制 | 第132-133页 |
8.3.8 建立健全公众偏好传递机制 | 第133-134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九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135-138页 |
9.1 研究结论 | 第135-136页 |
9.2 研究展望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