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α-胺基羰基化合物α-C-H官能化反应以及AIBN促进的吲哚氧化再环化反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α-胺基羰基化合物通过氧化偶联反应实现α-C-H官能化反应研究第12-34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α-胺基羰基类化合物的应用第12-15页
        1.2.1 α-胺基羰基类化合物在合成天然产物中的应用第12-13页
        1.2.2 α-胺基羰基类化合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第13页
        1.2.3 α-胺基羰基类化合物在生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中的应用第13-15页
    1.3 α-胺基羰基类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反应构建α-C-C键以及α-C-杂键的研究进展第15-26页
        1.3.1 α-胺基羰基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反应实现α-芳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第15-20页
        1.3.2 α-胺基羰基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反应实现α-烷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第20-24页
        1.3.3 α-胺基羰基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反应实现α-C-杂键构建反应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34页
第二章 四溴化碳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34-48页
    2.1 引言第34页
    2.2 四溴化碳用作溴化试剂第34-38页
        2.2.1 四溴化碳用作溴化试剂参与烃的溴代反应第34-35页
        2.2.2 四溴化碳用作溴化试剂参与N-杂环类化合物的溴代反应第35-36页
        2.2.3 Appel和Corey–Fuchs反应第36-38页
    2.3 四溴化碳作为非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38-43页
    参考文献第43-48页
第三章 Cu(OAc)_2催化的α-胺基羰基化合物与胺的氧化偶联反应构建C-N键第48-78页
    3.1 研究背景第48-49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9-58页
        3.2.1 α-胺基羰基化合物与胺类化合物生成2-胺基-2-亚胺基羰基化合物反应条件优化第49-51页
        3.2.2 反应底物适用性考察第51-53页
        3.2.3 α-胺基羰基化合物与胺类化合物生成2-胺基-2-氧代羰基化合物反应条件优化第53-55页
        3.2.4 反应底物适用性考察第55-56页
        3.2.5 反应机理探究第56-58页
    3.3 结论第58页
    3.4 实验部分第58-59页
        3.4.1 合成2-胺基-2-亚胺基羰基类化合物3的操作第59页
        3.4.2 合成2-胺基-2-氧代羰基化合物类化合物4的操作第59页
    3.5 产物表征数据第59-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第四章 CBr_4促进的α-胺基羰基化合物与醇以及硫醇的偶联反应分别构建C-O键和C-S键第78-113页
    4.1 研究背景第78-79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79-86页
        4.2.1 α-胺基羰基化合物和醇反应条件优化第79-80页
        4.2.2 α-胺基羰基化合物和醇反应底物适用性考察第80-81页
        4.2.3 α-胺基羰基化合物和硫醇反应条件探索第81-83页
        4.2.4 α-胺基羰基化合物和硫醇反应底物适用性探索第83-84页
        4.2.5 反应机理探究第84-86页
    4.3 结论第86-87页
    4.4 实验部分第87页
        4.4.1 CBr_4促进C-O键的构建第87页
        4.4.2 CBr_4促进C-S键的构建第87页
    4.5 产物表征数据第8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3页
第五章 苯并噁嗪酮类化合物合成方法进展第113-126页
    5.1 引言第113页
    5.2 以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合成第113-115页
    5.3 以N-酰基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第115-116页
    5.4 以靛红酸酐为起始原料合成第116-117页
    5.5 吲哚氧化合成苯并噁嗪酮类化合物第117-118页
    5.6 其它方法合成苯并噁嗪酮类化合物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6页
第六章 AIBN促进的吲哚氧化断裂C2-C3键再环化合成2-吲哚基苯并噁嗪酮的研究第126-146页
    6.1 研究背景第126-127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127-132页
        6.2.1 反应条件优化第127-129页
        6.2.2 反应底物适用性考察第129-130页
        6.2.3 反应机理探究第130-132页
    6.3 结论第132-133页
    6.4 实验部分第133页
        6.4.1 产物的表征第133页
        6.4.2 合成2-吲哚基取代的苯并噁嗪酮类衍生物的操作第133页
    6.5 产物表征数据第133-142页
        6.5.1 产物2a的单晶结构(CCDC1496619):位移椭球体以30%概率水平绘制第133-134页
        6.5.2 产物2a与生物碱A的核磁数据对比第134-135页
        6.5.3 为了证明反应中间体在标准反应条件下不加入PivOH反应两小时时粗产物的高分辨质谱图第135-136页
        6.5.4 产物的表征数据第136-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6页
总结第146-14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47-149页
    发表论文第147-149页
附录:代表性化合物谱图第149-154页
致谢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空大气多参数时空分布特性研究
下一篇:2-(1-Methylhydrazinyl)pyridine协助钴催化的C-H活化/环化串联反应和Hamigeran G类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