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双齿导向基团的发展和钴催化的C-H活化研究进展 | 第10-22页 |
1.1 前言 | 第10-11页 |
1.2 双齿导向基团的发展 | 第11-17页 |
1.3 瞬态双齿导向基团的发展 | 第17-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页 |
第二章 :酰肼导向钴催化的酰肼化合物与炔烃的C-H活化环化串联反应 | 第22-58页 |
2.1 课题的提出 | 第22-24页 |
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4-27页 |
2.3 底物普适性研究 | 第27-29页 |
2.3.1 苯乙炔衍生物的普适性研究 | 第27-29页 |
2.3.2 苯甲酰肼类衍生物的普适性研究 | 第29页 |
2.4 机理探索及导向基团的切断研究 | 第29-34页 |
2.4.1 机理实验 | 第30-32页 |
2.4.2 假设反应历程 | 第32-33页 |
2.4.3 导向基团的切断研究 | 第33-34页 |
2.5 实验部分 | 第34-57页 |
2.5.1 酰肼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34-40页 |
2.5.2 异喹啉酮的合成及表征 | 第40-56页 |
2.5.3 导向基团的切断步骤及产物表征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第三章 :钴催化的酰肼化合物与联烯的C-H活化环化串联反应. | 第58-87页 |
3.1 课题的提出 | 第58-59页 |
3.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9-61页 |
3.3 底物的合成 | 第61-63页 |
3.3.2 联烯的合成 | 第62-63页 |
3.4 底物普适性研究 | 第63-65页 |
3.4.1 酰肼的普适性研究 | 第63-64页 |
3.4.2 联烯的普适性研究 | 第64-65页 |
3.5 克级规模反应和假设的反应历程 | 第65-66页 |
3.5.1 克级规模的研究 | 第65-66页 |
3.5.2 推测反应历程 | 第66页 |
3.6 实验部分 | 第66-86页 |
3.6.1 酰肼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66-70页 |
3.6.2 合成步骤及产物表征 | 第70-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7页 |
第四章 :钴催化的联烯的三官能团化反应 | 第87-123页 |
4.1 课题的提出 | 第87-91页 |
4.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91-93页 |
4.3 底物普适性研究 | 第93-95页 |
4.3.1 酰肼底物范围的普适性研究 | 第93-94页 |
4.3.2 联烯化合物的普适性研究 | 第94-95页 |
4.4 机理研究和推测反应历程 | 第95-98页 |
4.4.1 控制实验 | 第95页 |
4.4.2 同位素标记实验 | 第95-96页 |
4.4.3 过氧中间体检测实验 | 第96-97页 |
4.4.4 推测反应历程 | 第97-98页 |
4.5 实验部分 | 第98-122页 |
4.5.1 联烯的合成方法同前一章 | 第98页 |
4.5.2 酰肼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98-100页 |
4.5.3 联烯三官能团化的操作步骤 | 第10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3页 |
第五章 Hamigerans的合成研究 | 第123-163页 |
5.1 Hamigerans的分离,结构鉴定及活性介绍 | 第123-125页 |
5.2 Hamigerans的相关合成研究 | 第125-140页 |
5.3 HamigeranG的逆合成分析和模型反应研究 | 第140-145页 |
5.3.1 第一代修饰三环骨架的策略 | 第141-142页 |
5.3.2 第二代修饰三环骨架的策略 | 第142-143页 |
5.3.3 第三代修饰三环骨架的策略 | 第143页 |
5.3.4 第四代修饰三环骨架的策略 | 第143-144页 |
5.3.5 第五代修饰三环骨架的策略 | 第144-145页 |
5.4 HamigeranG三环骨架的合成 | 第145-147页 |
5.4.1 多取代苯甲醛的第一条合成策略 | 第145页 |
5.4.2 多取代苯甲醛的第二条合成策略 | 第145-146页 |
5.4.3 HamigeranG的三环骨架的合成 | 第146-147页 |
5.5 实验部分 | 第147-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163-165页 |
附录 | 第165-175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 第175-176页 |
致谢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