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高空大气参数时空分布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2.1 全球对流层顶时空分布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临近空间大气温度时空分布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3 临近空间臭氧时空分布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4 热层NO辐射冷却率时空分布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所用资料及数据分析方法 | 第21-33页 |
2.1 研究所用资料 | 第21-25页 |
2.1.1 IGRA探空数据集 | 第21-22页 |
2.1.2 SABER/TIMED简介及数据集描述 | 第22-25页 |
2.1.3 太阳辐射通量数据 | 第25页 |
2.1.4 地磁活动指数数据 | 第25页 |
2.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33页 |
2.2.1 单因子的线性回归模型 | 第25-28页 |
2.2.2 多因子的线性回归模型 | 第28-30页 |
2.2.3 单序列相关性的T检验 | 第30-31页 |
2.2.4 多序列相关性的F检验 | 第31-33页 |
第3章 对流层顶长期变化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33-58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对流层顶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33-39页 |
3.2.1 数据描述 | 第33-34页 |
3.2.2 对流层顶样本提取及其质量控制过程 | 第34-38页 |
3.2.3 对流层顶数据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3.3 中国区域对流层顶长期变化特性 | 第39-50页 |
3.3.1 中国区域对流层顶参数长期变化趋势 | 第39-41页 |
3.3.2 中国区域对流层顶参数的纬度变化特性 | 第41-48页 |
3.3.3 中国区域对流层顶参数的空间变化特性 | 第48-50页 |
3.4 全球区域对流层顶长期变化特性 | 第50-55页 |
3.4.1 全球区域对流层顶参数长期变化趋势 | 第50-51页 |
3.4.2 全球区域对流层顶参数的纬度变化特性 | 第51-54页 |
3.4.3 全球区域对流层顶参数的空间变化特性 | 第54-55页 |
3.5 本章结果讨论和小结 | 第55-58页 |
3.5.1 结果讨论 | 第55-56页 |
3.5.2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临近空间大气温度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58-77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温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59-62页 |
4.2.1 温度数据源描述 | 第59页 |
4.2.2 温度数据质量的控制过程 | 第59-61页 |
4.2.3 温度数据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4.3 全球临近空间温度的空间分布特性 | 第62-64页 |
4.4 全球临近空间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 | 第64-65页 |
4.5 太阳活动对临近空间温度长期变化的影响 | 第65-68页 |
4.6 中间层顶温度的长期变化特性 | 第68-75页 |
4.6.1 中间层顶温度样本的获取过程及分析处理方法 | 第68-69页 |
4.6.2 全球中间层顶温度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 第69-71页 |
4.6.3 各纬度带中间层顶温度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 第71-73页 |
4.6.4 各经纬度区域中间层顶温度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 第73-7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临近空间臭氧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77-98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臭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77-81页 |
5.2.1 臭氧数据源描述 | 第77-78页 |
5.2.2 臭氧数据质量的控制过程 | 第78-80页 |
5.2.3 臭氧数据分析方法 | 第80-81页 |
5.3 全球临近空间臭氧的空间分布特性 | 第81-83页 |
5.4 全球临近空间臭氧的长期变化趋势 | 第83-85页 |
5.5 太阳活动对临近空间臭氧长期变化的影响 | 第85-87页 |
5.6 中间层顶臭氧的长期变化特性 | 第87-95页 |
5.6.1 中间层顶臭氧样本的获取过程 | 第87-89页 |
5.6.2 中间层顶臭氧密度的纬度分布 | 第89-90页 |
5.6.3 中间层顶臭氧密度的年际变化 | 第90-91页 |
5.6.4 中间层顶臭氧密度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 第91-93页 |
5.6.5 中间层顶臭氧密度长期变化与其它大气参数的关系讨论 | 第93-95页 |
5.7 本章结果讨论和小结 | 第95-98页 |
5.7.1 结果讨论 | 第95页 |
5.7.2 本章小结 | 第95-98页 |
第6章 热层NO辐射冷却率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98-116页 |
6.1 引言 | 第98页 |
6.2 NO辐射冷却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98-103页 |
6.2.1 NO-IRCR数据源描述 | 第98-99页 |
6.2.2 NO-IRCR数据质量的控制过程 | 第99-101页 |
6.2.3 NO-IRCR数据分析方法 | 第101-103页 |
6.3 热层NO辐射冷却率的空间分布特性 | 第103-104页 |
6.4 热层NO辐射冷却率的长期变化趋势 | 第104-106页 |
6.5 热层NO辐射冷却率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6-113页 |
6.5.1 太阳活动对NO辐射冷却率变化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6.5.2 地磁活动对NO辐射冷却率变化的影响 | 第108-111页 |
6.5.3 NO辐射冷却率对太阳和地磁活动响应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111-11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3-116页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16-120页 |
7.1 总结 | 第116-118页 |
7.2 展望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