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处理系统化学剂兼容性与相互作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 | 第12-17页 |
1.1.1 三元复合驱油机理 | 第12页 |
1.1.2 三元复合驱油采出液结垢问题 | 第12-15页 |
1.1.3 三元复合驱乳化问题 | 第15-16页 |
1.1.4 三元复合驱污水处理不达标问题 | 第16-17页 |
1.2 油田化学助剂研究进展 | 第17-30页 |
1.2.1 化学驱油助剂 | 第17-19页 |
1.2.2 破乳剂 | 第19-24页 |
1.2.3 消泡剂 | 第24页 |
1.2.4 防垢剂 | 第24-27页 |
1.2.5 絮凝剂 | 第27-28页 |
1.2.6 抗沉积剂 | 第28-30页 |
1.3 油田助剂应用工艺 | 第30页 |
1.4 实验目的及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试验与研究方法 | 第32-40页 |
2.1 试验仪器及试剂 | 第32-33页 |
2.1.1 试验仪器 | 第32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32-33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33-40页 |
2.2.1 化学剂结构分析方法 | 第33页 |
2.2.2 采出液成分测定方法 | 第33-36页 |
2.2.3 化学剂性能分析方法 | 第36-39页 |
2.2.4 化学剂配伍性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化学剂结构特性剖析 | 第40-45页 |
3.1 防垢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 第40-41页 |
3.2 消泡剂结构与性能关系分析 | 第41页 |
3.3 破乳剂结构与性能关系 | 第41-42页 |
3.4 抗沉积剂结构与性能关系 | 第42-43页 |
3.5 絮凝剂结构与性能关系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化学剂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 第45-65页 |
4.1 破乳剂性能研究 | 第45-51页 |
4.1.1 温度对破乳剂脱水性能影响 | 第45-46页 |
4.1.2 破乳剂用量对脱水效果影响 | 第46-48页 |
4.1.3 pH值对破乳剂脱水效果影响 | 第48-49页 |
4.1.4 表活剂含量对破乳剂脱水效果影响 | 第49-50页 |
4.1.5 聚合物含量对破乳效果影响 | 第50-51页 |
4.2 防垢剂性能研究 | 第51-54页 |
4.2.1 温度对防垢剂防垢性能影响 | 第51页 |
4.2.2 防垢剂用量对防垢性能影响 | 第51-52页 |
4.2.3 聚合物对防垢剂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4 表活剂对防垢剂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 消泡剂性能研究 | 第54-58页 |
4.3.1 消泡剂浓度对消泡速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2 温度对消泡速率的影响 | 第55页 |
4.3.3 pH值对消泡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4 聚合物对消泡剂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5 表活剂对消泡剂的影响 | 第57-58页 |
4.4 抗沉积剂性能分析评价 | 第58-60页 |
4.4.1 温度对抗沉积剂性能的影响 | 第58页 |
4.4.2 抗沉积剂用量对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3 聚合物对抗沉积剂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4 表面活性剂对抗沉积剂性能的影响 | 第60页 |
4.5 絮凝剂性能分析评价 | 第60-64页 |
4.5.1 温度对絮凝剂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4.5.2 絮凝剂用量对除浊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4.5.3 pH值对絮凝剂除浊性能的影响 | 第62页 |
4.5.4 聚合物对絮凝剂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4.5.5 表面活性剂对絮凝剂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化学剂配伍性研究及相互作用机理 | 第65-85页 |
5.1 化学剂配伍性研究 | 第65-81页 |
5.1.1 破乳剂与其他药剂配伍性研究 | 第65-70页 |
5.1.2 消泡剂与其他药剂配伍性研究 | 第70-73页 |
5.1.3 防垢剂与其他药剂配伍性研究 | 第73-76页 |
5.1.4 抗沉积剂与其他药剂配伍性研究 | 第76-79页 |
5.1.5 絮凝剂与其他药剂配伍性研究 | 第79-81页 |
5.2 药剂间相互作用机理 | 第81-83页 |
5.2.1 破乳剂与其他药剂相互作用机理 | 第81-82页 |
5.2.2 防垢剂与其他药剂相互作用机理 | 第82页 |
5.2.3 抗沉积剂与其他药剂相互作用机理 | 第82-83页 |
5.2.4 絮凝剂与其他药剂相互作用机理 | 第83页 |
5.2.5 消泡剂与其他药剂相互作用机理 | 第8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三元液与水驱、聚驱混合后对化学剂性能影响 | 第85-96页 |
6.1 研究方法 | 第85页 |
6.2 混合液对破乳剂性能影响研究 | 第85-89页 |
6.2.1 破乳剂对单一采出液处理 | 第85-86页 |
6.2.2 三元驱和水驱混合液对破乳剂性能影响 | 第86-87页 |
6.2.3 三元驱和聚驱混合液对破乳剂性能影响 | 第87页 |
6.2.4 水驱和聚驱混合液对破乳剂性能影响 | 第87-88页 |
6.2.5 三种采出液混合液对破乳剂的性能影响 | 第88-89页 |
6.3 混合液对消泡剂性能影响研究 | 第89-91页 |
6.3.1 消泡剂对单一采出液处理 | 第89页 |
6.3.2 消泡剂对三元驱和水驱混合液的处理效果 | 第89-90页 |
6.3.3 消泡剂对三元驱和聚驱混合液的处理效果 | 第90-91页 |
6.3.4 消泡剂对聚驱和水驱混合液的处理效果 | 第91页 |
6.4 混合液对防垢剂性能影响研究 | 第91-92页 |
6.4.1 防垢剂对单一采出液的处理效果 | 第91页 |
6.4.2 防垢剂对采出液混合液处理效果 | 第91-92页 |
6.5 混合液对抗沉积剂性能的影响 | 第92-94页 |
6.5.1 抗沉积剂对单一采出液的处理效果 | 第92-93页 |
6.5.2 抗沉积剂对采出液混合液处理效果 | 第93-94页 |
6.6 混合液对絮凝剂性能的影响 | 第94-95页 |
6.6.1 絮凝剂对单一采出液处理效果 | 第94-95页 |
6.6.2 絮凝剂对采出液混合液处理效果 | 第95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七章 三元复合驱化学剂对老化油性质影响研究 | 第96-116页 |
7.1 老化油基本性质分析 | 第96-99页 |
7.1.1 实验仪器 | 第96页 |
7.1.2 实验试剂 | 第96-97页 |
7.1.3 实验分析方法 | 第97-98页 |
7.1.4 老化油含水率 | 第98页 |
7.1.5 老化油粘度 | 第98页 |
7.1.6 老化油微量金属元素 | 第98-99页 |
7.2 三元复合驱化学剂对老化油性质影响研究 | 第99-114页 |
7.2.1 实验部分 | 第99-101页 |
7.2.2 形成乳化液的条件 | 第101页 |
7.2.3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7.2.4 乳化剂量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7.2.5 乳化剂的影响 | 第104页 |
7.2.6 聚丙烯酰胺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7.2.7 pH值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7.2.8 表活剂的影响 | 第107页 |
7.2.9 消泡剂的影响 | 第107-110页 |
7.2.10 碳酸盐垢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7.2.11 硅酸垢的影响 | 第111页 |
7.2.12 破乳剂的影响 | 第111-114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结论 | 第116-119页 |
一、三元采出液处理过程所用的各种化学处理助剂剖析 | 第116页 |
二、化学助剂的性能分析与评价 | 第116-117页 |
三、化学剂配伍性和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 第117页 |
四、三元液与水驱、聚驱混合后对化学剂性能机理 | 第117-118页 |
五、三元复合驱老化油性质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及获奖成果 | 第126-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详细摘要 | 第131-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