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缩聚类树脂及塑料论文--聚氨酯类(聚氨基甲酸酯类)及塑料论文

异氰酸酯单体的结构对聚氨酯的制备和微相分离形态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1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聚氨酯化学第15-25页
        1.2.1 聚氨酯原料第15-20页
        1.2.2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第20-22页
        1.2.3 聚氨酯的制备方法第22-24页
        1.2.4 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第24-25页
    1.3 微相分离第25-30页
        1.3.1 微相分离的热力学第28-29页
        1.3.2 微相分离的动力学第29-30页
    1.4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第30-38页
        1.4.1 制备方法的影响第30-31页
        1.4.2 硬段的影响第31-34页
        1.4.3 扩链剂的影响第34-35页
        1.4.4 无扩链剂的聚氨酯和聚脲第35-36页
        1.4.5 氢键的影响第36-38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第38-41页
        1.5.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38-39页
        1.5.2 研究内容第39-40页
        1.5.3 创新之处第40-41页
第二章 实验表征方法和理论第41-55页
    2.1 小角X射线光散射(SAXS)第41-43页
        2.1.1 原理第41-42页
        2.1.2 微相分离模型第42-43页
    2.2 宽频介电松弛谱(DRS)第43-55页
        2.2.1 介电极化过程第44-46页
        2.2.2 频率和温度对介电极化过程的影响第46-48页
        2.2.3 分子动力学第48-49页
        2.2.4 谱图解析第49-53页
        2.2.5 应用第53-55页
第三章 TDI-TMP型聚氨酯预聚物的合成机理和化学结构表征第55-72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实验部分第56-58页
        3.2.1 实验原料第56页
        3.2.2 TDI-TMP型聚氨酯预聚物的合成第56-57页
        3.2.3 测试与表征第57-5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8-71页
        3.3.1 反应过程的跟踪第58-61页
        3.3.2 NCO/OH比值的影响第61-62页
        3.3.3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62-64页
        3.3.4 分离过程的影响第64-65页
        3.3.5 ESI-MS表征化学结构第65-68页
        3.3.6 ~1H-NMR表征化学结构第68-71页
    3.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聚氨酯预聚物连续化合成过程中过量异氰酸酯异构体的回收模型第72-88页
    4.1 引言第72-74页
    4.2 实验部分第74-77页
        4.2.1 实验原料第74页
        4.2.2 TDI-TMP型聚氨酯预聚物的合成第74页
        4.2.3 TDI-TMP型聚氨酯预聚物的分离第74-76页
        4.2.4 测试与表征第76-7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7-86页
        4.3.1 化学反应动力学第77-80页
        4.3.2 NCO/OH的比值和反应温度的影响第80-83页
        4.3.3 原料中TDI异构体比率R的影响第83-85页
        4.3.4 连续化合成过程中过量TDI异构体的回收模型第85-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异氰酸酯结构对溶液聚合制备聚脲的微相分离的影响第88-104页
    5.1 引言第88-89页
    5.2 实验部分第89-91页
        5.2.1 实验原料第89页
        5.2.2 溶液聚合制备聚脲第89-90页
        5.2.3 测试与表征第90-9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1-103页
        5.3.1 微结构第91-92页
        5.3.2 微相分离程度的定量第92-97页
        5.3.3 氢键行为第97-98页
        5.3.4 热性能第98-99页
        5.3.5 分子动力学第99-103页
    5.4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六章 异氰酸酯结构对聚脲的变温氢键行为的影响第104-118页
    6.1 引言第104-105页
    6.2 实验部分第105-106页
        6.2.1 实验原料第105页
        6.2.2 聚脲的合成第105页
        6.2.3 测试与表征第105-106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6-116页
        6.3.1 室温下的氢键行为第106-108页
        6.3.2 变温下的N-H伸展振动区域第108-109页
        6.3.3 变温下的C=O伸展振动区域第109-110页
        6.3.4 高温下的副反应第110-112页
        6.3.5 异氰酸酯结构的影响第112-113页
        6.3.6 微结构第113-116页
    6.4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结论第118-120页
建议和展望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40页
主要符号和缩写说明第140-14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3-145页
致谢第145-146页
附件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行驶状况识别的混联式HEV多模式能量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RAMS的地铁列车车载设备维修策略与故障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