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基于行驶状况识别的混联式HEV多模式能量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5页
    1.1 课题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HEV 能量控制策略研究的基本问题第15-18页
        1.2.1 HEV 的结构形式第15-17页
        1.2.2 HEV 能量控制策略研究的基本范畴第17-18页
    1.3 相关研究内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32页
        1.3.1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第18-23页
        1.3.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驾驶意图辨识研究第23-25页
        1.3.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控制策略研究第25-31页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足第31-32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32-35页
第二章 基于行驶状况识别的驾驶人意图辨识模型研究第35-59页
    2.1 引言第35页
    2.2 行驶状况粒子群智能算法识别机理研究第35-47页
        2.2.1 混联式 HEV 的结构参数第36-39页
        2.2.2 汽车行驶状况辨识模型第39-40页
        2.2.3 行驶状况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原理第40-47页
    2.3 基于行驶状况识别的 HEV 驾驶人意图辨识模型研究第47-52页
        2.3.1 驾驶人驾驶意图调查及结果分析第48页
        2.3.2 驾驶人“加速踏板行程——目标车速”关系模型第48-51页
        2.3.3 驾驶人意图辨识模型第51-52页
    2.4 混联式 HEV 驾驶人意图辨识模型对 HEV 能耗的影响研究第52-58页
        2.4.1 原车驾驶人需求驱动力意图辨识结果分析第52-53页
        2.4.2 HEV 驱动能耗分析原理第53-54页
        2.4.3 驾驶人意图辨识模型对 HEV 驱动能耗的影响研究第54-58页
    2.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基于行驶状况识别的混联式 HEV 建模研究第59-102页
    3.1 引言第59-60页
    3.2 混联式 HEV 能量控制策略整车模型的构建第60-62页
        3.2.1 整车模型框架的建立第60-61页
        3.2.2 整车模型的验证第61-62页
    3.3 基于行驶状况识别的驾驶人意图辨识模型第62-63页
    3.4 发动机模型研究第63-94页
        3.4.1 发动机平均值模型研究第63-69页
        3.4.2 混联式 HEV 发动机动态输出转矩测算原理第69-76页
        3.4.3 发动机平均值模型 37 个参数的辨识第76-88页
        3.4.4 基于平均值模型的发动机效率模型第88-94页
    3.5 基于控制策略优化的电动机和发电机效率模型第94-98页
        3.5.1 电动机效率查表模型第95-96页
        3.5.2 发电机效率查表模型第96-97页
        3.5.3 电动机和发电机效率神经网络模型第97-98页
    3.6 动力电池模型的研究与实验验证第98-101页
        3.6.1 动力电池模型的建立第98-99页
        3.6.2 动力电池模型的实车实验验证第99-101页
    3.7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四章 基于行驶状况识别的混联式 HEV 多模式能量控制策略研究第102-150页
    4.1 引言第102-103页
    4.2 能量控制策略优化研究的基本约定第103-106页
        4.2.1 混联式 HEV 控制策略工况的界定第103页
        4.2.2 混联式 HEV 动力部件工作正方向的指定第103-104页
        4.2.3 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选定第104-106页
    4.3 基于行驶状况识别的混联式 HEV 多模式能量控制策略原理第106-147页
        4.3.1 停车充电工况多模式策略研究第106-110页
        4.3.2 起步工况多模式策略研究第110-128页
        4.3.3 起步后行驶工况多模式策略研究第128-138页
        4.3.4 制动工况能量控制策略第138-140页
        4.3.5 倒车工况多模式能量控制策略研究第140-147页
    4.4 实验车倒车混动模式能量控制策略研究第147-149页
        4.4.1 实验车倒车混动模式能量浪费实验验证第147-149页
        4.4.2 改进方案建议第149页
    4.5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第五章 基于行驶状况识别的混联式 HEV 多模式能量控制策略仿真分析第150-178页
    5.1 引言第150页
    5.2 多模式能量控制策略仿真概述第150页
    5.3 停车充电工况多模式能量控制策略仿真结果分析第150-152页
        5.3.1 SOC 高于 0.4 工况第150-151页
        5.3.2 SOC 低于 0.4 工况第151-152页
    5.4 正向行驶工况多模式能量控制策略仿真结果分析第152-164页
        5.4.1 起步行驶工况结果第152-158页
        5.4.2 起步后行驶工况结果第158-164页
    5.5 制动工况能量控制策略仿真结果分析第164-166页
    5.6 倒车工况多模式能量控制策略仿真结果分析第166-169页
        5.6.1 纯电动能量流模式第166-167页
        5.6.2 混动能量流模式第167-169页
    5.7 NEDC 工况多模式能量控制策略仿真结果分析第169-176页
    5.8 本章小结第176-178页
第六章 基于行驶状况识别的混联式 HEV 多模式能量控制策略实验分析第178-200页
    6.1 引言第178页
    6.2 行驶状况粒子群智能算法识别实车实验第178-183页
        6.2.1 实验系统第178页
        6.2.2 实验原理第178-179页
        6.2.3 实验步骤第179-180页
        6.2.4 实验结果分析第180-183页
    6.3 混联式 HEV 多模式能量控制策略实车实验第183-199页
        6.3.1 实验系统第183页
        6.3.2 实验原理第183页
        6.3.3 实验步骤第183-186页
        6.3.4 停车充电工况实验结果第186-187页
        6.3.5 HEV 正向行驶工况实验结果第187-195页
        6.3.6 HEV 倒车行驶工况实验结果第195-199页
    6.4 本章小结第199-200页
结论第200-205页
参考文献第205-2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20-221页
致谢第221-222页
附件第222页

论文共2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中国化样态研究
下一篇:异氰酸酯单体的结构对聚氨酯的制备和微相分离形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