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态道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安徽省当涂县为例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生态道德及其主要理论 | 第17-24页 |
第一节 生态道德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生态道德的内涵和外延 | 第17页 |
二、生态道德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生态道德的理论与实践 | 第19-24页 |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道德观 | 第19-20页 |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道德理论 | 第20-22页 |
三、生态道德实践的开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农村留守儿童生态道德的时代诉求 | 第24-28页 |
第一节 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生态道德问题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在要求 | 第24页 |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 第24-25页 |
三、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 第25页 |
四、实现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生态道德问题的紧迫性 | 第26-28页 |
一、留守儿童深受环境污染之害 | 第26页 |
二、留守儿童的环境权和生态道德教育被忽视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农村留守儿童生态道德现状及其成因 | 第28-34页 |
第一节 农村留守儿童生态道德现状 | 第28-31页 |
一、亲近自然,热爱生命 | 第28页 |
二、崇尚节俭,艰苦朴素 | 第28-29页 |
三、生态道德知识缺乏 | 第29-30页 |
四、生态道德情感缺失 | 第30页 |
五、生态道德行为失范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农村留守儿童生态道德问题的成因 | 第31-34页 |
一、生态道德教育缺失 | 第31-32页 |
二、政府对留守儿童遭遇的生态伤害被动作为 | 第32页 |
三、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缺乏代际培育意识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态道德问题的对策 | 第34-41页 |
第一节 农村留守儿童生态道德问题解决的原则 | 第34-35页 |
一、重知促行原则 | 第34页 |
二、代际公平原则 | 第34页 |
三、教育均衡原则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态道德问题的主要途径 | 第35-37页 |
一、家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 第35-36页 |
二、学校要构建生态道德教学体系 | 第36页 |
三、政府要主动维护留守儿童的生态权利 | 第36-37页 |
四、鼓励留守儿童成为环保小卫士 | 第37页 |
五、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 | 第37页 |
第三节 解决留守儿童生态道德问题的主要措施 | 第37-41页 |
一、家长以身作则 | 第37-38页 |
二、学校要将对留守儿童的生态道德教育融入均衡教育 | 第38-39页 |
三、构建家校一体的评价体系,激励从小做起 | 第39页 |
四、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生态环境的塑造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附录:农村留守儿童生态道德调查问卷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