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桥梁影响线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基于影响线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位移影响线识别方法 | 第19-34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梁结构位移影响线识别方法 | 第19-23页 |
2.2.1 影响线识别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19-21页 |
2.2.2 基于三次B样条曲线的影响线识别 | 第21-22页 |
2.2.3 正则化参数选取方法 | 第22-23页 |
2.3 数值验证 | 第23-30页 |
2.3.1 桥梁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3-26页 |
2.3.2 车-桥耦合加载模型建立及位移时程响应获取 | 第26-30页 |
2.4 试验验证 | 第30-33页 |
2.4.1 试验设计 | 第30-31页 |
2.4.2 影响线识别结果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位移影响线的损伤定位方法 | 第34-57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梁结构位移影响线分析 | 第34-36页 |
3.2.1 无损伤时梁结构位移影响线分析 | 第34-35页 |
3.2.2 有损伤时梁结构位移影响线分析 | 第35-36页 |
3.3 基于位移影响线的损伤定位指标分析 | 第36-41页 |
3.3.1 位移影响线差值指标 | 第36-37页 |
3.3.2 位移影响线差值一阶导数指标 | 第37-39页 |
3.3.3 位移影响线二阶导数及位移影响线差值二阶导数指标 | 第39-41页 |
3.4 基于位移影响线(面)二阶导数的损伤定位方法 | 第41-55页 |
3.4.1 一维小波变换的梁结构损伤定位方法 | 第41-48页 |
3.4.2 二维小波变换的弹性薄板结损伤定位方法 | 第48-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基于位移影响线的损伤程度量化方法 | 第57-70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基于位移影响线的损伤程度量化原理 | 第57-60页 |
4.3 数值算例 | 第60-64页 |
4.3.1 简支梁算例验证 | 第60-63页 |
4.3.2 三跨连续梁算例验证 | 第63-64页 |
4.4 试验验证 | 第64-69页 |
4.4.1 试验梁的刚度矩阵提取 | 第65-67页 |
4.4.2 梁模型损伤试验与损伤程度量化结果 | 第67-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面向位移影响线损伤识别的传感器优化布置 | 第70-88页 |
5.1 引言 | 第70-71页 |
5.2 基于位移影响线损伤灵敏度分析的传感器优化布置 | 第71-76页 |
5.2.1 损伤系数一阶灵敏度分析 | 第71-74页 |
5.2.2 基于损伤灵敏度分析的传感器优化布置 | 第74-76页 |
5.3 三跨连续梁数值算例 | 第76-82页 |
5.3.1 三跨连续梁的损伤系数一阶灵敏度分析 | 第77-78页 |
5.3.2 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 | 第78-80页 |
5.3.3 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有效性的检验 | 第80-82页 |
5.4 某四跨变截面连续梁桥算例 | 第82-87页 |
5.4.1 某四跨变截面连续梁桥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 | 第83-86页 |
5.4.2 传感器优化布置后的损伤程度量化效果分析 | 第86-8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