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雷达高度计的发展 | 第12-14页 |
1.2 天宫二号微波高度计 | 第14-16页 |
1.3 干涉高度计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倾角反演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干涉成像高度计基本原理 | 第19-26页 |
2.1 InIRA相位信息 | 第19-20页 |
2.2 InIRA测高原理 | 第20-22页 |
2.3 InIRA高度灵敏度和模糊高度 | 第22-23页 |
2.4 基线倾角反演原理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机载雷达陆地水体星下点干涉观测实验 | 第26-50页 |
3.1 实测干涉相位数据与GPS/INS实测载机滚动角数据对比 | 第26-36页 |
3.1.1 几何对准 | 第28-30页 |
3.1.2 幅度对准 | 第30-36页 |
3.2 基线倾角反演 | 第36-46页 |
3.3 多频率测姿优势 | 第46-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星载高度计海面干涉观测试验 | 第50-66页 |
4.1 星下点回波干涉相位统计特性分析 | 第50-54页 |
4.2 星下点基线倾角反演 | 第54-60页 |
4.2.1 干涉相位反演基线倾角方法 | 第54-56页 |
4.2.2 基线倾角反演结果 | 第56-60页 |
4.3 倾角5度基线倾角反演 | 第60-64页 |
4.3.1 干涉相位反演基线倾角方法 | 第60-61页 |
4.3.2 基线倾角反演结果 | 第61-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