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1.1 怀牛膝简介 | 第12-13页 |
1.1.1 怀牛膝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 | 第12页 |
1.1.2 怀牛膝的主要药用成分及功效 | 第12-13页 |
1.2 昆仑雪菊简介 | 第13-15页 |
1.2.1 昆仑雪菊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 | 第14页 |
1.2.2 昆仑雪菊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功效 | 第14-15页 |
1.3 ARTP简介 | 第15-18页 |
1.3.1 ARTP的诱变原理 | 第16-17页 |
1.3.2 ARTP的生物领域应用 | 第17-18页 |
1.3.3 ARTP诱变育种的优势 | 第18页 |
1.4 怀牛膝和昆仑雪菊种质资源创新及品种改良 | 第18-20页 |
1.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2.1 材料 | 第22-23页 |
2.2.1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2.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2-23页 |
2.2 方法 | 第23-32页 |
2.2.1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2.2 辐照前种子吸胀吸水处理 | 第24页 |
2.2.3 ARTP诱变 | 第24页 |
2.2.4 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5 幼苗生长 | 第25页 |
2.2.6 怀牛膝大田生长时期相关指标测定 | 第25页 |
2.2.7 怀牛膝产量和有效药用成分的测定 | 第25页 |
2.2.8 昆仑雪菊幼苗时期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25-26页 |
2.2.9 昆仑雪菊生殖生长时期性状特征的分析 | 第26页 |
2.2.10 昆仑雪菊花产量及活性成分的测定 | 第26页 |
2.2.11 相关生理指标和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 | 第26-30页 |
2.2.12 数据处理 | 第30-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50页 |
3.1 ARTP对怀牛膝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 第32-39页 |
3.1.1 ARTP辐照对怀牛膝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2 ARTP辐照对怀牛膝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3 ARTP辐照对怀牛膝大田苗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3.1.4 ARTP辐照对怀牛膝大田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5-37页 |
3.1.5 ARTP辐照对怀牛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 ARTP对昆仑雪菊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 第39-50页 |
3.2.1 ARTP辐照对昆仑雪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2 ARTP辐照对昆仑雪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1-43页 |
3.2.3 ARTP辐照对昆仑雪菊幼苗叶绿体色素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4 ARTP辐照对昆仑雪菊花形花色的影响 | 第44-47页 |
3.2.5 ARTP辐照对昆仑雪菊花产量的影响 | 第47页 |
3.2.6 ARTP辐照对昆仑雪菊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47-50页 |
4 讨论 | 第50-58页 |
4.1 等离子体植物诱变育种 | 第50-52页 |
4.2 等离子体在植物上的应用 | 第52-53页 |
4.3 ARTP诱变育种 | 第53-56页 |
4.3.1 ARTP辐照在微生物上的应用 | 第54-55页 |
4.3.2 ARTP辐照在植物上的应用 | 第55-56页 |
4.4 ARTP生物育种展望 | 第56-58页 |
5 结论 | 第58-60页 |
图版 | 第60-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项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