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9-1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0-12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国外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国内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3.“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 | 第14-16页 |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教师非言语行为 | 第16-17页 |
2.课堂教学管理 | 第17页 |
(二)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18页 |
2.课堂教学互动理论 | 第18页 |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页 |
4.人本主义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三、初中英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现状 | 第19-29页 |
(一)教师非言语行为在教师群体的调查分析 | 第19-22页 |
(二)教师非言语行为在学生群体的调查分析 | 第22-26页 |
(三)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对比分析 | 第26-29页 |
四、初中英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教学的案例观察 | 第29-39页 |
(一)案例1MissS教师的个案观察 | 第29-31页 |
(二)案例2MissC教师的个案观察 | 第31-33页 |
(三)案例3MissM教师的个案观察 | 第33-35页 |
(四)案例4MrSh教师的个案观察 | 第35-37页 |
(五)四位初中英语教师非言语行为案例的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五、初中英语教师非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 第39页 |
1.教师使用教师非言语行为的重复单一 | 第39页 |
2.教师的非言语指示与言语内容不统一 | 第39页 |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1.学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认识不够深入 | 第39-40页 |
2.学生对非言语行为的课堂管理配合不够 | 第40页 |
(三)外部因素的问题 | 第40页 |
1.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不受控制性和不稳性 | 第40页 |
2.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不受重视性和制约性 | 第40页 |
(四)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1.教师驾驭非言语行为的专业能力有限 | 第40-41页 |
2.教师各人自身的性格因素的影响制约 | 第41页 |
3.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影响范围覆盖不全 | 第41页 |
4.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技能培训重视不够 | 第41-42页 |
六、初中英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课堂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 | 第42-45页 |
(一)教师方面 | 第42-43页 |
1.深入地了解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多样性 | 第42页 |
2.教师非言语行为与言语教学的相配合 | 第42页 |
3.加强学生对于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了解 | 第42-43页 |
(二)学生方面 | 第43页 |
1.积极配合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课堂管理 | 第43页 |
2.接受教师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教学 | 第43页 |
3.避免不良的行为举止影响到课堂管理 | 第43页 |
(三)外部方面 | 第43-45页 |
1.重视教师非言语行为技能的专业培养 | 第43-44页 |
2.避免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消极影响作用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