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21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农村与农村教育 | 第17-18页 |
2.义务教育与农村义务教育 | 第18页 |
3.公共政策与教育政策 | 第18-19页 |
(五)研究理论基础 | 第19页 |
1.政策变迁理论 | 第19页 |
2.公共物品理论 | 第19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9-20页 |
2.历史研究法 | 第20-21页 |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变迁路径分析 | 第21-38页 |
(一)调整与恢复—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基础教育政策(1978-1984年) | 第21-24页 |
1.政策制定背景 | 第21-22页 |
2.主要政策梳理 | 第22-23页 |
3.政策重心与成效 | 第23-24页 |
4.政策问题与不足 | 第24页 |
(二)改革—社会转型期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1985-2000年) | 第24-28页 |
1.政策制定背景 | 第24-25页 |
2.主要政策梳理 | 第25-27页 |
3.政策重心与成效 | 第27页 |
4.政策问题与不足 | 第27-28页 |
(三)创新发展—新世纪初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2001-2005年) | 第28-31页 |
1.政策制定背景 | 第28页 |
2.主要政策梳理 | 第28-30页 |
3.政策重心与成效 | 第30页 |
4.政策问题与不足 | 第30-31页 |
(四)战略发展—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2006年至今) | 第31-35页 |
1.政策制定背景 | 第31页 |
2.主要政策梳理 | 第31-33页 |
3.政策重心与成效 | 第33-34页 |
4.政策问题与不足 | 第34-35页 |
(五)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变迁特征分析 | 第35-38页 |
1.由“数量”到“质量”的重心转移 | 第35页 |
2.由“分散”到“相对集中”的权力转移 | 第35-36页 |
3.政策制定由“问题导向”到“目标导向”的转变 | 第36-38页 |
二、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变迁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3页 |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 第38-39页 |
(二)多元化办学机制尚未形成 | 第39-40页 |
(三)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民主化、科学性仍需加强 | 第40-41页 |
(四)受到功利化和现实实用主义的冲击 | 第41-42页 |
(五)法律保障机制的不完善 | 第42-43页 |
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43-46页 |
(一)国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 第43-44页 |
(二)宏观教育政策价值观的演变 | 第44-46页 |
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发展趋势分析 | 第46-49页 |
(一)持续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现教育均衡 | 第46-47页 |
(二)强化特色,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发展 | 第47页 |
(三)维护教育公平,回归教育育人本质 | 第47-48页 |
(四)提升政府购买教育服务能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多样化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