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分析--基于迪维西亚货币总量视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1-12页
        1.2.1 研究内容第11页
        1.2.2 研究框架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第12-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页
        1.3.2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2-14页
第2章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文献综述第14-20页
    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4-18页
        2.1.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文献综述第14-15页
        2.1.2 Divisia货币总量指标的文献综述第15-16页
        2.1.3 价格指标的文献综述第16-18页
    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8-19页
        2.2.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文献综述第18页
        2.2.2 Divisia货币总量指标的文献综述第18-19页
    2.3 国内外文献评析第19-20页
第3章 货币总量相关理论分析与比较第20-24页
    3.1 Divisia货币总量理论第20-21页
        3.1.1 Divisia货币总量指数理论第20-21页
        3.1.2 Divisia货币总量评析第21页
    3.2 现金等价物货币总量理论第21-22页
        3.2.1 现金等价物货币总量理论第21页
        3.2.2 现金等价物货币总量与Divisia货币总量的比较第21-22页
    3.3 费雪货币存量指数理论第22-24页
        3.3.1 费雪货币存量指数理论第22页
        3.3.2 费雪货币存量与Divisia货币总量的比较第22-24页
第4章 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分析第24-29页
    4.1 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践第24-28页
        4.1.1 美国第24-25页
        4.1.2 英国第25页
        4.1.3 加拿大第25-26页
        4.1.4 德国第26页
        4.1.5 日本第26页
        4.1.6 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中介目标历史演变经验第26-28页
    4.2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分析第28-29页
第5章 基于VAR模型的货币中介目标的实证分析第29-38页
    5.1 指标选取第29页
    5.2 数据来源第29-30页
        5.2.1 Divisia货币总量的数据来源第29-30页
        5.2.2 其他指标数据来源第30页
    5.3 实证分析第30-38页
        5.3.1 平稳性检验第30-31页
        5.3.2 VAR模型的构造与滞后阶数的选择第31-32页
        5.3.3 协整检验第32页
        5.3.4 方差分解第32-34页
        5.3.5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34-36页
        5.3.6 实证结果分析第36-38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38-40页
    6.1 结论第38页
    6.2 建议第38-39页
        6.2.1 编纂及公布Divisia数据第38-39页
        6.2.2 建立Divisia货币总量指标机制第39页
    6.3 Divisia货币总量机制的长期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附录A 2003年01月—2013年12月货币总量数据第44-4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风险态度的谱风险度量研究
下一篇:随机波动率模型下的期权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