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1.2.1 电辅助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15-25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基于有限元法的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15-23页 |
2.2.1 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结构特点 | 第15-16页 |
2.2.2 浮环轴承结构特点 | 第16-17页 |
2.2.3 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有限元模型 | 第17-20页 |
2.2.4 浮环轴承非线性油膜力模型 | 第20-23页 |
2.3 非线性转子系统动力学的数值求解方法[42,43,44] | 第23-24页 |
2.3.1 Newmark 法 | 第23-24页 |
2.3.2 Wilson-θ法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JP60 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25-43页 |
3.1 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线性分析 | 第25-33页 |
3.1.1 浮环轴承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25-28页 |
3.1.2 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分析 | 第28-32页 |
3.1.3 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分析 | 第32-33页 |
3.2 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分析 | 第33-38页 |
3.2.1 概述 | 第33-34页 |
3.2.2 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 | 第34-36页 |
3.2.4 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瞬态响应分析 | 第36-38页 |
3.3 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振动稳定性随参数变化的规律 | 第38-41页 |
3.3.1 转子振动随不平衡量的变化规律 | 第39页 |
3.3.2 转子振动随润滑油黏度的变化规律 | 第39-40页 |
3.3.3 转子振动随油膜间隙的变化规律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电辅助涡轮增压器轴系非线性动力学设计 | 第43-61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电辅助涡轮增压器结构方案 | 第43-47页 |
4.2.1 几种电辅助涡轮增压器结构布置方案 | 第43-44页 |
4.2.2 中置式电辅助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关键结构参数设计 | 第44-47页 |
4.3 电辅助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线性动力学设计 | 第47-52页 |
4.3.1 电辅助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线性动力学设计方法 | 第47-48页 |
4.3.2 临界转速分析 | 第48-51页 |
4.3.3 不平衡响应分析 | 第51-52页 |
4.4 电辅助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设计 | 第52-59页 |
4.4.1 电辅助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非性动力学设计方法 | 第52-53页 |
4.4.2 电辅助系统对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动力特性的对比分析 | 第53-55页 |
4.4.3 轴承参数对电辅助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55-58页 |
4.4.4 轴承形式对电辅助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