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5页
    1.1 行政公益诉讼的缘起第9-11页
    1.2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脉络第11-13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页
        1.3.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第2章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基本理论第15-18页
    2.1 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与特征第15-16页
        2.1.1 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第15页
        2.1.2 行政公益诉讼的特征第15-16页
    2.2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正当性第16-18页
        2.2.1 检察机关是维护公共利益的合适代表第16页
        2.2.2 符合司法权对行政权监督的基本原理第16-17页
        2.2.3 社会实践和公共利益保护的现实需要第17-18页
第3章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实践第18-26页
    3.1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实践依据分析第18-20页
        3.1.1 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第18-19页
        3.1.2 《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的参照第19页
        3.1.3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第19页
        3.1.4 相关法律文件的制定、施行和修正第19-20页
    3.2 试点工作以来的情况分析第20-26页
        3.2.1 试点工作以来的总体情况第20-23页
        3.2.2 试点工作以来的特点分析第23-24页
        3.2.3 试点工作以来的成效分析第24-26页
第4章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中存在的问题第26-32页
    4.1 起诉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4.1.1 公共利益内涵模糊第26页
        4.1.2 相关起诉原则不明第26-27页
        4.1.3 受案范围狭窄第27页
    4.2 诉前环节存在的问题第27-29页
        4.2.1 案件线索来源单一第27-28页
        4.2.2 诉前行为保全措施缺失第28-29页
    4.3 诉中环节存在的问题第29-30页
        4.3.1 多重身份和诉讼结构复杂第29-30页
        4.3.2 举证责任配置不清第30页
    4.4 诉后环节存在的问题第30-32页
第5章 完善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思考第32-43页
    5.1 完善起诉理论的思考第32-37页
        5.1.1 准确界定公共利益内涵第32-33页
        5.1.2 确立相关的起诉原则第33-34页
        5.1.3 扩大受案范围第34-37页
    5.2 完善诉前环节的思考第37-38页
        5.2.1 拓宽案件来源渠道第37页
        5.2.2 建立诉前行为保全制度第37-38页
    5.3 完善诉中环节的思考第38-41页
        5.3.1 明确检察机关的身份、优化诉讼结构第38-40页
        5.3.2 完善举证责任的配置第40-41页
    5.4 完善诉后环节的思考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共享发展理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