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有效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的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的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2.1 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商业银行的内涵 | 第18页 |
2.1.2 银行监管的内涵 | 第18页 |
2.1.3 差异化监管的内涵 | 第18页 |
2.1.4 差异化监管有效性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商业银行监管的相关理论 | 第19页 |
2.2.2 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3 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 第21-27页 |
2.3.1 基于博弈论的理论分析 | 第21-25页 |
2.3.2 基于投入——产出的理论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中国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3.1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 第27-29页 |
3.1.1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仍具有强大优势 | 第27页 |
3.1.2 股份制商业银行颇具活力 | 第27-28页 |
3.1.3 城商行立足本土发展 | 第28-29页 |
3.2 中国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29-34页 |
3.2.1 资本充足性监管的差异化分析 | 第29-30页 |
3.2.2 机构准入监管的差异化分析 | 第30-32页 |
3.2.3 非信贷业务监管的差异化分析 | 第32-33页 |
3.2.4 风险监测指标的差异化分析 | 第33-34页 |
3.3 中国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有效性的主要问题 | 第34-37页 |
3.3.1 资本状况的差异所引起的问题 | 第34-35页 |
3.3.2 不同规模银行市场定位差异所引起的问题 | 第35页 |
3.3.3 业务结构及盈利状况的差异所引起的问题 | 第35-36页 |
3.3.4 不同类型风险特征的差异所引起的问题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 第37-53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7页 |
4.2 样本选择 | 第37页 |
4.3 变量定义 | 第37-40页 |
4.3.1 银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38页 |
4.3.2 核心变量 | 第38-39页 |
4.3.3 微观控制变量 | 第39页 |
4.3.4 宏观控制变量 | 第39-40页 |
4.4 模型选定 | 第40-41页 |
4.5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41-46页 |
4.5.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检验 | 第41-44页 |
4.5.2 变量均值走势分析 | 第44-46页 |
4.6 3SLS回归结果 | 第46-53页 |
4.6.1 全样本回归结果 | 第46-48页 |
4.6.2 分阶段回归结果 | 第48-53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3页 |
5.2 中国大、中小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5.2.1 资本监管差异化方面 | 第53-54页 |
5.2.2 业务结构调整差异化方面 | 第54-55页 |
5.2.3 机构准入监管差异化方面 | 第55-56页 |
5.2.4 风险监测指标差异化方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