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财务绩效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绩效的含义 | 第18页 |
2.1.2 财务绩效评价的含义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9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3 权变管理理论 | 第20页 |
2.2.4 产权理论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哈尔滨银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及方法选择 | 第22-32页 |
3.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22-23页 |
3.1.1 全面性原则 | 第22页 |
3.1.2 重要性原则 | 第22页 |
3.1.3 层次性原则 | 第22-23页 |
3.1.4 相关性原则 | 第23页 |
3.2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及构建 | 第23-26页 |
3.2.1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第23-24页 |
3.2.2 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24-26页 |
3.3 评价方法选择 | 第26-29页 |
3.3.1 评价方法适用性分析 | 第26-27页 |
3.3.2 因子分析法 | 第27-28页 |
3.3.3 因子熵值赋权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4 哈尔滨银行财务绩效分析 | 第32-48页 |
4.1 哈尔滨银行简介 | 第32页 |
4.2 样本的选择及数据处理 | 第32-36页 |
4.3 哈尔滨银行财务绩效因子分析法评价 | 第36-41页 |
4.3.1 KMO值及总方差解释 | 第36-37页 |
4.3.2 因子的信息熵及权重 | 第37-39页 |
4.3.3 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综合得分 | 第39-41页 |
4.4 哈尔滨银行财务绩效对比分析 | 第41-46页 |
4.4.1 哈尔滨银行与国有制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差异性分析 | 第41-42页 |
4.4.2 哈尔滨银行与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差异性分析 | 第42-44页 |
4.4.3 哈尔滨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差异性分析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哈尔滨银行财务绩效提升建议 | 第48-58页 |
5.1 强化资源配置能力 | 第48-50页 |
5.2 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 第50-53页 |
5.3 完善银行授信业务管理 | 第53-55页 |
5.4 提升银行业务创新能力 | 第55-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6 结论和不足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