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2-14页 |
第1章 城市公共绿地的环保理念及特征 | 第14-32页 |
1.1 城市形象的文化要素与品位 | 第14-19页 |
1.1.1 城市形象的内涵与特征 | 第14页 |
1.1.2 城市形象的构成及格调 | 第14-16页 |
1.1.3 道路与街心公园的美化 | 第16-17页 |
1.1.4 道路小品的装饰及功能 | 第17-18页 |
1.1.5 文化精神与形象的提示 | 第18-19页 |
1.2 城市绿地与生态环保设计的关系 | 第19-23页 |
1.2.1 因地制宜的绿地理念设计 | 第19-20页 |
1.2.2 绿地的效应及功能性的特点 | 第20页 |
1.2.3 绿地的防护措施及方法 | 第20-22页 |
1.2.4 绿地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 第22-23页 |
1.2.5 人性化设计与安全提示性 | 第23页 |
1.3 传统生态理念的内涵与文脉传承 | 第23-29页 |
1.3.1 中国古典造园的理论与特色 | 第23-24页 |
1.3.2 园林的内涵与绿色生态理念 | 第24-25页 |
1.3.3 园林对现代绿地规划的影响 | 第25-26页 |
1.3.4 理念与城市公共绿地的关系 | 第26-27页 |
1.3.5 园林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 第27页 |
1.3.6 人文关怀理念的保护性提示 | 第27-29页 |
1.4 以人为本的绿地环保性规划设计 | 第29-32页 |
1.4.1 美化环境与公共绿地的关系 | 第29页 |
1.4.2 舒适性的环境需求及设计 | 第29-30页 |
1.4.3 人居环境的公共绿地的需求设计 | 第30-31页 |
1.4.4 品质及人性化的绿地设计 | 第31-32页 |
第2章 城市绿地防护提示牌的造型与环境的关系 | 第32-45页 |
2.1 防护提示牌造型设计的必要性 | 第32-36页 |
2.1.1 防护提示牌的概念与分类 | 第32-33页 |
2.1.2 防护提示牌的造型及科学性 | 第33-34页 |
2.1.3 造型设计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 第34-35页 |
2.1.4 防护牌的提示与警示作用 | 第35-36页 |
2.2 绿地防护提示牌的作用及造型特点 | 第36-39页 |
2.2.1 保护绿地植物降低受损概率 | 第36页 |
2.2.2 引导提示行人的导视作用 | 第36-37页 |
2.2.3 绿地与道路的安全性提示特点 | 第37-38页 |
2.2.4 小品装饰性的环保美化造型特点 | 第38页 |
2.2.5 观赏与识别方向的指示特点 | 第38-39页 |
2.3 绿地防护提示牌的地域性与文化性特点 | 第39-41页 |
2.3.1 城市绿地提示牌的地域性差异 | 第39页 |
2.3.2 城市建设的多元化的特点 | 第39-40页 |
2.3.3 地域文化对提示牌造型的影响 | 第40页 |
2.3.4 造型特点对绿地防护提示牌的影响 | 第40-41页 |
2.4 原生态文化理念对提示牌的设计要求 | 第41-45页 |
2.4.1 原生态与防护提示牌造型的关系 | 第41页 |
2.4.2 提示牌造型上的原生态文化元素 | 第41-42页 |
2.4.3 提示牌的造型与创新性设计 | 第42-43页 |
2.4.4 环保材质的选择及运用 | 第43-44页 |
2.4.5 环境对提示牌的色彩要求 | 第44-45页 |
第3章 城市公共绿地的防护性提示牌的功能设计及应用 | 第45-65页 |
3.1 防护提示牌的设计功能的基本特点 | 第45-51页 |
3.1.1 增强绿地的防护性提示及辨识性 | 第45-46页 |
3.1.2 提高道路与绿地带的区域分割 | 第46-47页 |
3.1.3 防护提示牌的夜视功能性设计 | 第47-50页 |
3.1.4 环境的美化功能与原生态设计 | 第50-51页 |
3.2 防护提示牌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 第51-54页 |
3.2.1 外部形态与结构造型的优化 | 第51-52页 |
3.2.2 结构造型与环境的和谐性 | 第52-53页 |
3.2.3 功能性设计与结构的统一 | 第53-54页 |
3.3 文化品位对结构功能设计的要求 | 第54-58页 |
3.3.1 生态与民俗文化在功能上的体现 | 第54-55页 |
3.3.2 自动旋转提示功能的形态设计 | 第55-56页 |
3.3.3 指示提示文字与功能性设计 | 第56-57页 |
3.3.4 抽象元素与功能性的关系 | 第57-58页 |
3.4 太阳能板对提示牌材料设计的影响 | 第58-65页 |
3.4.1 树脂玻璃钢材质与功能设计的关系 | 第58-59页 |
3.4.2 太阳能板的功能与提示牌的关系 | 第59-60页 |
3.4.3 LED灯与提示牌结构的结合 | 第60-62页 |
3.4.4 LED灯光色彩的变化及特点 | 第62-63页 |
3.4.5 提示牌的升降功能结构设计 | 第63-65页 |
第4章 城市公共绿地防护提示牌的艺术设计及应用 | 第65-82页 |
4.1 绿色理念中的艺术设计分析 | 第65-68页 |
4.1.1 舒适宜人的人文环境小品 | 第65-66页 |
4.1.2 合理有效的行为提示诉求 | 第66-67页 |
4.1.3 自然形态造型的艺术设计 | 第67页 |
4.1.4 个性化形态特点的艺术设计 | 第67-68页 |
4.2 绿地防护提示牌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 第68-71页 |
4.2.1 继承传统与艺术设计的创新 | 第68-69页 |
4.2.2 外观形态与小品化的艺术设计 | 第69页 |
4.2.3 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相互结合 | 第69-71页 |
4.3 科学性和人文理念的艺术设计规范 | 第71-73页 |
4.3.1 提示牌的尺度要符合人体学 | 第71-72页 |
4.3.2 提示声音与扬声器的合理设计 | 第72页 |
4.3.3 人体感应的最佳距离与角度 | 第72-73页 |
4.4 观赏性与艺术性设计的品位和塑造 | 第73-77页 |
4.4.1 外观与质感的观赏性设计 | 第73-74页 |
4.4.2 色彩与灯光的观赏性设计 | 第74-75页 |
4.4.3 声音与视觉灯的提示设计 | 第75-76页 |
4.4.4 位置摆放的统一性与观赏性 | 第76-77页 |
4.5 毕业设计实践作品分析 | 第77-82页 |
4.5.1 造型结构的整体平面结构图说明 | 第77-78页 |
4.5.2 结构及功能的方案图设计说明 | 第78-79页 |
4.5.3 机械原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图说明 | 第79-80页 |
4.5.4 外形装饰设计结构的效果图说明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