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关于国外绩效工资制度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关于国内教师绩效制度的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难点重点、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历史分析法 | 第16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6-17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7页 |
·总结法 | 第17-18页 |
·结构框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分析 | 第20-28页 |
·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工资 | 第20-21页 |
·工资制度 | 第21页 |
·绩效工资制度 | 第21-22页 |
·理论研究分析 | 第22-28页 |
·按劳分配原则 | 第22-23页 |
·激励理论 | 第23-28页 |
第三章 国内外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28-42页 |
·国外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历史演进(以美国为例) | 第28-33页 |
·18 世纪到 19 世纪殖民地时期的膳宿工资制 | 第28-29页 |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的等级工资制度 | 第29-30页 |
·20 世纪的单一工资制 | 第30-32页 |
·现行的绩效工资制度 | 第32-33页 |
·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33-38页 |
·第一阶段:供给制与工资制两种制度并存 | 第34-35页 |
·第二阶段:单一职务等级工资制 | 第35-36页 |
·第三阶段:结构工资制 | 第36-37页 |
·第四阶段:职务等级工资制 | 第37页 |
·第五阶段:绩效工资制 | 第37-38页 |
·中美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对比所得到的启示 | 第38-42页 |
·转变观念,将教师工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 第39页 |
·合理利用,发挥出工资的激励作用 | 第39页 |
·教师工资标准化、合理化,以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 | 第39-40页 |
·立法保障教师利益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我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 | 第42-52页 |
·中小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意义 | 第42-43页 |
·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第42页 |
·为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 第42-43页 |
·为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 第43页 |
·调动和激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 第43页 |
·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8页 |
·教师工资总体水平偏低,与公务员工资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 第43-45页 |
·不同地区、学校之间工资水平差距大 | 第45-46页 |
·制度保障机制不到位 | 第46-47页 |
·教师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 第47-48页 |
·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8-52页 |
·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地方财政收入水平不一 | 第48页 |
·财政管理制度不到位,监督机制的缺失 | 第48-49页 |
·绩效考核方案不完善,考核指标不科学 | 第49-52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52-60页 |
·完善政府绩效工资发放制度,保障教师工资的投入和发放 | 第52-55页 |
·加强立法,保障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 | 第52-53页 |
·完善财政保障,切实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财政支持 | 第53-54页 |
·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健全有力的绩效工资监督问责制 | 第54页 |
·明确各省级政府保障机制投入,强化省级投入 | 第54-55页 |
·完善学校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工资管理机制 | 第55-58页 |
·确立教师绩效考核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55-56页 |
·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 第56-57页 |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 | 第57页 |
·规范绩效工资的执行程序 | 第57-58页 |
·完善教师自身对绩效工资制度的认识,切实保障自身权益 | 第58-60页 |
·教师要树立正确合理的绩效观 | 第58页 |
·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的绩效管理 | 第58页 |
·教师要形成理性的自我绩效评价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