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PLC的监控组态软件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来源 | 第9-10页 |
1.2 组态软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2.1 组态软件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势 | 第12页 |
1.3 组态软件中实时数据库的发展 | 第12-13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3-15页 |
第2章 监控组态软件的设计 | 第15-31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软件整体框架设计 | 第15-16页 |
2.3 图形系统的设计 | 第16-20页 |
2.3.1 图形系统设计采用的关键技术 | 第16-17页 |
2.3.2 图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17-20页 |
2.4 实时数据库的设计 | 第20-26页 |
2.4.1 实时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 第21-24页 |
2.4.2 实时数据库的选择 | 第24-25页 |
2.4.3 实时数据库的实现 | 第25-26页 |
2.5 脚本编辑器的设计 | 第26-30页 |
2.5.1 PLC梯形图绘制区域的设计 | 第27-28页 |
2.5.2 图元的绘制与存储 | 第28-29页 |
2.5.3 编译差错设计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实时数据库的实时事务调度 | 第31-38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时事务截止期指派 | 第31页 |
3.3 实时事务优先级分派 | 第31-33页 |
3.3.1 最早释放最优先 | 第32页 |
3.3.2 最早截止期最优先 | 第32页 |
3.3.3 最早可达截止期最优先 | 第32-33页 |
3.3.4 最少空闲最优先 | 第33页 |
3.4 基于截止期的调度算法改进 | 第33-36页 |
3.4.1 动态EDF调度 | 第33-34页 |
3.4.2 自适应EDF调度 | 第34-36页 |
3.5 实时调度任务测试 | 第36-37页 |
3.5.1 调度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36-37页 |
3.5.2 测试结果 | 第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梯形图到指令表的转换 | 第38-54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二叉树编译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分析 | 第38-42页 |
4.2.1 二叉树的构造 | 第38-40页 |
4.2.2 二叉树转化为指令表 | 第40页 |
4.2.3 二叉树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0-42页 |
4.3 块递归划分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分析 | 第42-44页 |
4.3.1 梯形图网络块划分 | 第42-43页 |
4.3.2 输入块IL指令表转换 | 第43-44页 |
4.3.3 递归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4页 |
4.4 类十字链表结构编译算法的实现 | 第44-49页 |
4.4.1 模型选择 | 第44-45页 |
4.4.2 元素连接关系分析 | 第45-46页 |
4.4.3 编译梯形图 | 第46-49页 |
4.4.4 时间复杂性分析 | 第49页 |
4.5 综合比较分析 | 第49-51页 |
4.6 梯形图编译算法的测试 | 第51-53页 |
4.6.1 梯形图逻辑规则测试 | 第51-52页 |
4.6.2 转换算法正确性测试 | 第52-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相关接口的实现及软件的测试 | 第54-65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实时数据库接口设计与实现 | 第54-56页 |
5.2.1 数据库表的基本结构 | 第54-55页 |
5.2.2 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 | 第55-56页 |
5.2.3 记录的基本操作 | 第56页 |
5.2.4 数据转储 | 第56页 |
5.3 通信接口的实现 | 第56-60页 |
5.3.1 通信组件的实现 | 第56-59页 |
5.3.2 通信接口的扩展 | 第59-60页 |
5.4 软件图形组态的测试 | 第60-64页 |
5.4.1 组态软件开发环境测试 | 第60-61页 |
5.4.2 组态软件运行环境测试 | 第61-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